當索爾帝國的攻勢被暫時遏制後,表面上的平靜並未維持多久。葉辰和艾琳在全球聯合會議上反覆強調合作的重要性,但大國間的裂痕已經逐步擴大。會議中的爭執愈發激烈,尤其是在關於技術分配與恢復資源的議題上,每個國家都堅守自身利益,極少有人願意讓步。

“我們必須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而不是將資源鎖在自己的邊界裡。”葉辰在全息會議上斬釘截鐵地說道。然而,他的話卻引來一片質疑聲。一些國家代表指出,技術復興加劇了地區不平等,那些掌握先進科技的國家迅速崛起,而落後國家則愈加邊緣化,甚至無法獲得維持基本生存的資源。

會議中,一位中東聯盟的代表直接丟擲指責:“為什麼我們要聽從葉辰領導的全球聯合機構?你們的提議無非是變相地壟斷技術,犧牲我們這些國家的利益。”艾琳試圖解釋科技監管機構的中立性,卻被更多的質疑聲打斷。會場的氣氛變得愈加對立,甚至有些代表開始離席抗議。

與此同時,隨著國際合作的破裂,全球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波動。由於資源調配體系的失衡,大規模貿易中斷,導致能源和糧食價格飛速上漲。在非洲和南美洲,一些本已處於貧困中的國家因為物資短缺爆發了多起動盪。城市的街頭充斥著抗議者,他們指責政府無能,甚至對葉辰的全球治理理念產生了懷疑。

葉辰和艾琳意識到問題的複雜性。他們召集團隊分析全球資料,發現那些傾向於“自我封閉”的國家已經開始形成區域性聯盟,試圖在政治和經濟上排斥其他地區的合作。這種分裂的趨勢甚至蔓延到企業界,大量公司退出了國際市場,轉而專注於區域性經營,進一步削弱了全球合作的可能性。

然而,裂痕不僅僅是地緣政治層面的,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也開始浮現。因技術復興導致的失業問題和資源分配不公引發了各地的社會矛盾,一些國家的民眾甚至發起了針對科技的抵制運動。艾琳在與地方領導人交談時聽到了一句話:“科技帶來的不是繁榮,而是更大的災難。”

葉辰對此感到痛心。他始終堅信技術是人類復興的關鍵,卻無法否認它所引發的複雜後果。他意識到,這場危機不僅需要全球協作,更需要重新定義技術復興的目標,讓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然而,這樣的轉變似乎比想象中更加遙遠。

當會議室的燈光逐漸暗下,葉辰看著空蕩的座椅陷入沉思。艾琳走到他身邊低聲說:“裂痕已經越來越深了,但我們還不能放棄。”葉辰點了點頭,雖然他知道這句話更多是安慰自己。

隨著全球範圍內技術與資源分配矛盾的加劇,一些國家決定另闢蹊徑,選擇脫離全球聯合機構的框架。這些國家聯合成區域聯盟,試圖透過彼此間的資源共享和技術合作來尋求生存之道。然而,這種選擇加速了全球秩序的分裂,也帶來了更多潛在的危機。

在歐亞大陸的西部,北歐聯盟率先宣佈了一項重大決策:關閉與其他地區的技術交流,同時全面加強本地化科技研發和資源迴圈系統的建設。他們宣稱,這是為了“維護區域內的穩定和繁榮”。然而,這一行動卻導致其他依賴北歐技術輸出的國家陷入困境。非洲的一些國家開始出現醫療資源短缺的現象,因為大量關鍵裝置的零部件供應被切斷。

與此同時,亞洲的東部區域也發生了類似的轉變。東亞科技聯盟宣告實施“自給自足計劃”,限制了先進能源技術的出口,並優先滿足區域內成員的需求。這一決定直接引發了周邊地區的不滿,尤其是那些對東亞依賴度極高的小國。邊境的資源爭奪戰愈演愈烈,小規模衝突頻頻發生。

“區域封閉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艾琳在一次緊急報告會上分析道。她展示了多個資料模型,清晰地表明,如果各區域聯盟持續孤立發展,全球經濟和技術生態將在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