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道:“可是他畢竟是父皇親口所立,名正言順,只此一點就夠了。”
“所以在這變和不變只間,就要看王爺的動與不動了。”道衍說。
“哦?”
“其實王爺心裡都明白,又何必非要貧僧把話說明呢。王爺不動是因為時候未到,我們還應該和以前一樣,安心在這邊塞之地,忠心守邊;動則是您一會要去做的事了。”道衍看了眼朱棣笑道:“打一場打仗。而且是漂亮的打仗。”
“這是本王一直都在做的事,何來之變?”朱棣笑問。
“這位先生剛才已經說過了。”道衍卻沒有看張玉一眼,話雖謙讓,舉止之間竟是清高傲慢之態,“是威望。在變與不變之間取人心。”
朱棣放聲大笑,說道:“不錯,本王要打這一仗,而且要狠狠的打。”
“看來有的部落要倒黴了?”
朱棣搖了搖頭,笑道:“道衍呀,你善朝堂妙計,算人心變化,卻不懂用兵之道呀。狠打不等於蠻打。對於要打的物件自然是一個不留,可是對於要拉攏的物件,卻是要厚禮相待,給其足夠的好處的。本王要做的是,要在差別只間顯出威勢,而不是有多狠。”
張玉道:“看來王爺對於昨天陳懋稟告一事已經有打算了?”
“還要回到軍營,和眾將軍商量之後再說。”
道衍狡黠一笑道:“此外屬下還有一喜。”
“說。”
“那便是藍玉將軍了。”道衍看了看朱棣毫無表情,嘴角一扯笑道:“年初,藍玉將軍以謀反罪斬殺,如今開國大將差不多誅殺殆盡,放眼天下,如今擁有軍隊又極有威望的,當屬皇上親自分封的藩王了。”
張玉道:“說的是,功臣老將一死,咱們日後行事方便多了。”
是啊,那些開國大將都是隨著皇帝打江山的,如今一個個不是斬殺就是株連,不論日後天下如何之變,朱棣一幫手握重兵的藩王必是威望之首,且是人心之聚。
“王爺,還有一事,我們不可不防。”道衍忽然想起什麼,目光憂慮,而不似之前那般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不經意。
“我知道你顧慮的,他此刻正在我的王府中,如今太子已逝,二哥荒誕,他驟然成了眾王之首,只怕他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了。”
“那王爺您可有準備?”
“見機行事吧,畢竟我們不能過早顯出我之所圖,貿然有所動,反而適得其反。”
“那十七王爺那邊呢,他的藩地可是離咱們最近的,而且兵力最強,不知道他作何態度呢。”
“你不是也說了嗎?他不會對皇位有所圖謀。本王也不會指望他日後會幫什麼。”
“貧僧必定在佛堂日夜為王爺焚香祝願,王爺此一役必定大勝凱旋!”道衍自認世上除了自己的聰慧之外,再能瞧在眼裡的便是燕王爺了。
“天已亮了,我們走吧。”朱棣點了點頭,起身便要往外走,張玉忽然拱手言道:“屬下透過王爺的試驗了?”
朱棣似乎並不在意,微微一笑道:“何出此言吶?我不是早已帶回你了嗎?”
“王爺若是把我留在軍營倒是信任在下了,帶我回王府就不是了。不過王爺若真的留我在軍營,我便不會跟著王爺了。”
朱棣看著他。張玉笑道:“王爺把我留在軍營只是信任在下是友非敵。可是王爺帶我回王府留在王爺身邊,是試探我是否是能助王爺成事之人。剛才王爺一番言語,想來屬下是透過王爺的試驗了。”
“那這些話為什麼你之前不說?”
“屬下早在竹屋初見王爺時就有心一言,可是那時如真的言明,想來王爺必定不會相信我了。日久見人心,我相信王爺。”
“好個張玉呀,道衍善廟堂之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