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倘或姑侄倆雙雙落選,又將如何?榮華富貴,果真如黃粱一夢,則來也無端,去也無憑,寸心悵惘於一時,也還容易排遣。如今是八旗世族,特別是蒙古旗人,無不寄以殷切的期望,到了那時候,紛紛慰問,還得打點精神,作一番言不由衷的應酬,最是教人難堪。而且,科舉落第,慰問的人還可以代為不平,罵主司無眼,說是大器晚成,三年之後還有揚眉吐氣的機會,選後被擯,替人家想想,竟是無可措詞,真正是件不了之事。
日子愈近,得失之心愈切,崇綺自比他父親更有度日如年之感。他是講理學的人,著重在持志養氣,要教人看起來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修養。那年中狀元的時候,興奮激動得大改常度,頗為清議所譏,好比苦修多年的狐狸,將要脫胎換骨的剎那,不自覺地把條毛茸茸的尾巴露了出來!就這一下,自己把自己打掉了五百年道行。前車之鑑,觸目驚心,自誓這一次無論如何要學到曾國藩的“不動心”三字,所以謹言慎行,時時檢點,一顆心做作得象繃得太緊的弓弦,自己知道快要控制不住了。只是想著承恩公的爵位在,又有後父被皇帝依靠施以大用的這麼多先例在,崇綺自然就不免激動,得了這天下第一貴婿的助力,出王入相豈不是在反掌之間?這才能一展凌雲之志。(未完待續。)
三十、同治立後(六)
到了三月三的那一天,天矇矇亮,昧爽時分,崇綺親自伴送幼妹和愛女到神武門前候旨。
神武門內男子就不能擅入了,只能叫嬤嬤和丫鬟帶了進去,地點是在御花園的欽安殿,嬤嬤們把自己家的秀女打扮的妥妥當當的,又悄聲鼓勵,“不要怕,大膽些,萬歲爺和皇太后問話,要大聲回話,只是別語氣太沖,衣服首飾都弄妥當了,萬歲爺一看必然就喜歡!”
這天的宮中可真熱鬧了,近支的福晉、命婦,紛紛奉召入宮,襄助立後的大典。老早就有內務府的官員,進殿鋪排,一張繫著黃緞桌圍的長桌後面,並列兩把椅子,那是兩宮太后的寶座,東面另設一椅,則是皇帝所坐。御案上放一柄鑲玉如意,一對紅緞彩繡荷包,另外一隻銀盤,放著十支彩頭籤,同治皇后就從這十支彩頭籤中選出來。
鍾打八下,皇帝侍奉兩宮太后,由惇王福晉為首的一班貴婦人扈從著,臨御欽安殿,侍候差使的內務府大臣行過了禮,隨即奉旨,將入選的十名秀女,帶進殿來。八旗中靈氣所鐘的女孩兒,都在這裡了,一個個都是絕世的丰神俊朗,行動舉止都是穩重非凡,加以前一天先已演過了禮,所以進得殿來,不慌不忙地站在應該站的地位上,分成兩排,從從容容地行了大禮,只聽得慈禧太后說道:“都站起來吧!”
十個人列成兩排,依照父兄的官階大小分先後,第一次還算是複選,兩宮太后已經商量停當,先自十中選四——只要是在最後的四名之列,那就定了長別父母,迎入深宮的終身,就象殿試進呈的十本卷子那樣,三鼎甲、傳臚,都在其中,至不濟也是“賜進士出身”的二甲。這最後五名,將是一後、二妃、兩嬪,而此時所封的妃,乃是伴著皇后一起冊封的,和以後入宮的嬪妃尊貴體面自然是不一樣,只要不犯過失,循序漸進,總有一天成為皇貴妃,同樣地,此時所封的兩嬪,亦必有進為妃位的日子。
昔日自己也是這麼入宮來的,如今多少年過去了,歷史就這樣輪迴著,慈禧太后微微有些出神,那時候端坐在寶座之上的皇帝,已經遠在黃泉了,殿內的人都等著慈禧發話,慈禧卻是在發呆,慈安微微一咳嗽,“姐姐,您該說話啦。”
慈禧回過神,“哦,皇帝,”慈禧叫了皇帝,同治皇帝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走到兩宮太后跟前,“今個是你的好日子,放眼挑去就是。”
皇帝再三推讓,皇太后也是搖頭不應允,慈安太后連忙打圓場,“不如姐姐先定下來幾個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