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別嬉皮笑臉的,”帆兒板著臉,“今個入宮拜見太后,她老人家可是說了,彈劾你不尊臣體,目無法紀的摺子多了去了,你自己說該怎麼辦?”
。。。。
軍機處給出獎賞曾國藩的爵位和原先歷史上的一模一樣,“一等毅勇侯”。
清的爵位分為三個系統: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晉朝的宗王官於京師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沒有爵土。清朝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為十二等,每等若干級。十二等大致可分為超品、品級: 超品: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將軍。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時保留原來的蒙古尊號,有時在親王之上依舊設立汗號世襲罔替。 異姓功臣爵位當然是封給異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異姓功臣爵位分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種。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沒有名字,雍正之後,開始賜予封號,乾隆年間更是有四字封號的爵位,大家耳熟能詳的爾康的原型,福康安,就是“一等嘉勇忠銳公”。
一等二等三等的,實在是麻煩,什麼時候改了才好。太后暗暗思量,看到眾人屏氣凝神聽著自己的話,也不賣關子,“先帝當年,御口天憲,破金陵者王!”(未完待續。)
三十三、雷霆雨露(八)
“先帝當年苦恨洪秀全為患中國,又加之洋人叛逆攻打京津,兩頭難以兼顧,才不得不對著英法夷委曲求全,簽訂城下之盟,為此,先帝深惡痛絕,當年本宮服侍在邊上,也是眼瞧得真真兒的,長吁短嘆,致使夜不能寐,這破金陵者王的聖意,雖然沒有明旨公佈天下,可畢竟大夥也是知道的。”
皇太后的意思雖然未曾明言,但是在場的人無人不聽懂了皇太后的意思,太后的意思是就要給王爵了?幸好軍機處的人也早就議定好了章程,文祥是管著吏部的大學士,聽到這話,磕了個頭,從容不迫地回稟道:“啟稟太后,南方各省辦團練興私軍,是在太平天國篷勃興起時江南半壁眼看不保,江山可能易手,而八旗綠營不堪作戰,實在無法支捂的嚴峻形勢下,兩害相權之下作的權宜!”文祥知道皇太后最討厭長篇大論,所以說話儘量簡潔明瞭,也不那麼雲山霧罩的,再者,跪久了,自己的膝蓋總是難受,“如今曾國藩已然是正一品協辦大學士,又是疆臣之首,一應保舉無所不應,禮部又加恩曾家三代,追贈誥命,這也是顯示國朝已然按照功勞犒賞功臣,國朝慣例,除康熙朝三藩之後,只有福康安一人死後追贈郡王爵位,這也不過是追封而已,當年福康安屢立大功,平定金川,平甘肅回民之亂,再平定臺灣,出擊廓爾喀,最後病逝苗疆之亂,如此高宗皇帝才給予追贈郡王。”
廓爾喀之役後,大學士阿桂以未臨行陣,奏讓首功,福康安被列為首功之人。九月,賞一等輕車都尉,令其子德麟承襲。乾隆本欲給予王爵封銜,但因未克陽布,故就此裁抑,乾隆說:“福康安系孝賢皇后之侄,大學士傅恆之子,如果得成巨功,或可晉封王爵,在朕止以其勳勞甚大,用示酬庸,而天下無識之徒,或謬議朕厚於後族,破格施恩,傳之後世,亦且以為口實,幾與漢唐之寵信外戚者無異,朕將何以自解。而福康安父子兄弟。多登顯秩,福康安又荷王封,富察氏一門太盛,於伊家亦屬無益。”文祥將乾隆皇帝的話重新說了一遍,“論起內外武功,平定內亂,抵禦外敵,曾國藩卻又比不上終身為國盡忠的福康安了。”
“是,母后皇太后,”戶部尚書沈兆霖對著曾國藩侵佔戶部之權十分的不忿,“江南各省厘金已然盡數解往雨花臺大營,這寧波通商的關稅也到了他手裡,這就罷了,他原本就是提督浙江軍政務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