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還是有別的起事的人和勢力。

參考東漢早期的形勢,劉秀登基定都洛陽,但是此時外面還有十幾路大小起義軍佔著地方呢,他自己的地方就是並,翼,幽,兗幾州,還不是完全,然後雖然在下被別的勢力截斷了一大長塊,但是揚州荊州益州還是大部分歸順他的,其中又特別是揚州,幾乎是全部歸屬劉秀的。

所以把崔祈封在南昌,為揚州牧,是設計好的,表明他是當時就替文帝守在下方,頂住壓力,遙相呼應的重臣,所以現在天下穩定了,他依然在外當封疆大禮,不像其他功勳那樣在都城。

眾所周知,崔琢身份是比著凌來的,所以這裡也和霍翀霍家堵住幾十萬軍隊,讓文帝去打別的關鍵地方是類似的,都是重要的戰略佈局。

而區別是霍家因為種種原因,陰差陽錯,全滅了,剩霍君華和凌,崔家則是活了崔祈崔佑兩兄弟。

拉回話題,所以這也對應了,崔琢幼時在南昌的府邸中,前呼後擁,相對安穩的長大,而同時父母重任在身,又因為所期望的兒子變女兒,所以對她雖然物質充足,但是親近缺少,經常在外。

崔琢幼時的回憶中他們也是缺失的,包括崔祈在都城的劇情,也看的出,相處是客氣冷淡的,但是又利益繫結,所以也是默契信任的。

接下來十幾年,那些大小勢力挨個被滅被收復,所以崔琢及笄後離家遊歷,越向西,越向北,越看到戰亂後明顯的遺傷,同時又有家裡欲給她議親的逼迫。

她於是堅定自己的追求,一心扎入西北,遠離了崔家的範圍。

而明明崔佑也是武將,還有名聲更響亮的吳大將軍,凌不疑最開始就是從都城走出,一路有文帝有這些人帶領的。

可是這些人崔琢沒法選,她投崔佑就是自投羅網,找吳大將軍就是到了文帝眼前,朝堂核心,那性別限制,更困難了。

所以她遠離中央,到了西北,也就是何家範圍。

(劇裡沒多提何家,也沒說西北由誰負責,算是私設,但是我覺得是合理的。)

何將軍後來出現的職位是驍騎將軍,大將軍為最高,其下就是驍騎,車騎兩個將軍。

而車騎將軍王淳已知是給太子湊數的,能力平平,那麼另一個驍騎將軍必然是實力強勁,能夠服眾的,不然連著兩個虛貨也太荒唐了。

所以何將軍實力強,西北又能遠離崔家遠離朝堂那些會挑事的大臣,所謂山高皇帝遠,崔琢肯定往那去。

而何勇這人名聲不錯,劇中文帝和凌都提過,說明他人品德行很好,何家又有很多兒郎,還有何昭君這個幼女。

所以何勇看著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武藝超群,有理想有想法,敢跑這地方來吃苦的崔琢,他手下留情,沒立馬給她送回家,反而給了她最初證明自己的機會。

我覺得這是合邏輯的。

在我的劇情設計中,何勇不僅給了崔琢最初的機會,還指點教導她許多,所以正文中,崔琢在意何家,和他們很熟悉,為了何昭君的婚事能特意帶人跑過去,然後選擇救人死守,哪怕傷亡慘重,危及自身。

繼續向前推,崔琢打出成績,崔家也轉換預期的路線,開始給她提供各種幫助,名頭響亮了,到了文帝那裡,才有了特賜,允自建軍。

自此,白羽軍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