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斷舍離(第1/3頁)
章節報錯
我心儀他嗎?
不應該啊……
但是好像也不太一樣,這不一樣算心儀嗎?
所以喜歡到底是什麼感覺?
阿父阿母只說過什麼特別的感應徵兆,但是她也沒覺得哪裡特殊啊……
崔琢送走了文帝,自己還是不由得思考起來。
————
————
當今少年男女十五後就開始議親,一般二十歲的大多孩子都懷了一個。
不過崔琢早給自己爭來了話語權,婚事由她自己做主。
先前說什麼聽父母安排,也不過是託詞。
她自己知道,或早或晚,她必然要成婚。
十五歲及笄後,家裡就開始商議她的婚事。
當然是要招婿。
崔祈夫婦的想法,無非就是讓這個當成兒子養的女兒再撐二十年門戶。
等到下一代孩子長大,崔家才算穩住了權勢。
崔琢對此毫無異議,只要求出門遊歷一年。
然後就生了變故。
她跑去投軍,自己走出來了另一條路。
這條路當然比直接招婿,指望二十年後的繼承人好的多。
崔祈夫婦都不用考慮,立馬上了摺子配合她。
於是崔家就有了這麼一個手握軍權,深得帝心的女將軍。
崔琢自己其實也沒什麼想法。
她既然作為崔家這一代的獨苗,享了所有的錢權恩遇,身上自然也有相應的責任在。
所以她從小被當兒郎養,接受了一個家主該有的教育。
所以她肯定要有後人,並且在下一代成長起來之前,保證崔家地位不下跌。
但是為什麼她只能固守呢?
為什麼一定要指望那個不知道品性如何的,還不知道在哪的男孩呢?
崔琢只靠自己,也能保崔家累世榮華,厚祿綿延,高官不斷。
所以她抓住機會,藉著戰亂,拼了份功名出來。
崔祈夫婦也很配合。
給陛下上書不談舊情,只說家中獨女如何嬌寵,如何天資過人,不求什麼功名,只求為陛下出份力云云。
往事不提。
崔琢現在是二十,最晚二十六七,她必然得成婚。
所以她只想拖到那個時候去。
畢竟恩愛夫妻難尋,怨偶仇敵倒是不少。
若是成了婚卻合不來,再和離絕婚也很麻煩的。
能自由一年是一年嘛。
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私心。
武帝時的霍去病,十七歲初入沙場,以少勝多,被封冠軍侯。
二十歲在河西大展神威,接受渾邪王的投降。
二十二歲漠北之戰,幾乎滅了匈奴左部,在狼居胥山祭天。
封狼居胥,就此成為武將的最高榮譽。
崔琢慶幸自己佔著天時地利人和,讓她以女身,也有了這個機會。
她當然會延續崔氏的榮耀。
不但如此,她還要讓她崔琢的名字,和白羽軍一起,留在史冊上,供後人傳頌。
崔琢原本對成婚也有一點模糊的設想。
可能是六七年後,尋一個長得端正,頭腦清醒的。
家世才學不能太好,生出來孩子別拖了後腿就行。
因此這些日子,文帝雖然天天唸叨,但崔琢從來左耳進右耳出。
壓根沒放心裡過。
反正家世高的,無兄弟的,心思太多的,都不行。
所以崔琢心裡坦坦蕩蕩。
只當是朋友同僚,大家相處只為開心。
凌不疑如此,袁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