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以手握拳,置於口前,輕咳以掩飾自己剛剛盯著考生髮呆的尷尬。

這殿內,估計也就齊王一人神色如常。

他淡淡地看向殿下,然後淡淡看著。臉上無半分波瀾,至於心裡是否也如此,那旁人就不得而知了。

這麼無故耽擱了有些時間,才聽座上問:“儒正盛行,佛道興起,當如何?”

衛思易答:“儒、佛、道並行不悖,可引佛道入儒,三教並行。”

上座一袈裟與二道袍互相觀望。

皇帝再問:“文吏之爭,當如何?”

衛思易再答:“儒為本,法為末,禮法並施,恩威並重。”

座上點點頭。

三問:“新舊相爭,當如何?”

衛思易三答:“古有外戚隻手遮天,內侍操縱柄權,今有新舊兩黨之爭,看似波雲詭異,實則變則通,不變則亡。舊貴享樂成風,縱之只會侵蝕國本,新貴力爭上游,助之可使國力昌盛,故應抑舊揚新。若新貴有負皇恩,縱之只會助紂為虐,舊貴改頭換面,助之可使國定邦寧,故可抑新揚舊。”

答完,見皇帝揮揮手,衛思易便拱手退下了。

新舊該揚還是該抑,實則在於他們自己的所為所為,而不僅是帝王好惡。

這便是帝王想聽的。

皇帝不掩讚賞神色,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面面相覷,他們如何聽不出這話裡話。

一向見人不聞音的齊王忽然開口:“恭喜皇兄,得此實才。”

其他人訝然,紛紛跟著祝賀。

這兩位都發話了,那這榜首便是一錘定音了。

重新落了座,眾人各有所思,考完即定,這在我朝還是頭一遭。

衛思易考完了,未考之人的考試仍在繼續,於是聽到禮部太監接著喊。

考完之人被安排在另一個偏殿,衛思易踏出殿門之際便想到了:考題可能不一,但殿內的人卻是變不了的,這便是今日考試玄機所在。巧在剛剛因著齊王,殿內的主官們都出去過,但偏生沒人想到這一層,畢竟大家都知道今日主考的是皇帝。

實是坑得很。

衛思易是四人中最先進去的,也是最先到這來的。

這會子滿殿考完的人,都不熟識。他席地而坐,獨自想著剛剛考題中暗含的玄機。

第一問問的是三教,若沒猜錯的話,那四個穿道袍袈裟的人應是道教佛教大家,和著滿座大臣,三教代表都在,稍有不慎,得罪的可是某一教甚至是某兩教!

第二問問的是文吏,若真就文吏來答,根本就答不了!重文輕吏勢必得罪吏,重吏輕文勢必得罪文,若像處置三教般文吏並行,這跟沒答有何區別?所以自己避重就輕答儒法,儒法乃文吏之根,且儒為本、法為末乃聖賢書所言,萬變不離其宗,皇帝刁鑽,但萬想不到自己繞個彎子又把問題拋了回去。

第三問問的是新舊,先前考生照“身份”坐,挑了考官,到時考官評“自家”卷子自然會有所偏頗,而這次,新舊考官雖坐在兩側,但考生的最後結果卻是一起評的,這一回答難在既要答了皇帝的問,又不能同時得罪兩派!或者要揣摩皇帝的心,皇帝究竟更側重哪一派,考生可適當抬高那一派,迎合皇帝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