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狀火藥被裝入炮管,然後向炮管內填入木製的炮塞,用鐵棒狠狠壓緊,以確保無論何種情況,除了受到火藥爆炸的衝擊力外,炮塞絕對不會飛出炮膛。然後,炮手們將石彈抬到大炮前端,小心翼翼地填入炮膛。

雖然炮彈的口徑是和炮膛匹配的,但實際上現在他們使用的前膛炮,通常炮膛尺寸都會比炮彈略大上一點。一來,這的確是鑄造工藝方面的缺陷;二來,則是方便發射霰彈或者葡萄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填裝之後,炮手還要用長杆將皮革條、亞麻布條之類的東西塞到炮彈和炮膛之間。

因為討伐軍的火炮陣地是昨日建立起來的,三角堡壘上的炮手長已經進行過距離測算,並且專門為此調整過火炮的射擊角度,所以完成了裝填之後,炮手長直接從一個內側糊著黃泥、盛滿燒紅煤炭的木桶裡,抽出了一杆尖端被燒紅的鐵釺,將按在了大炮的火門上面。

砰、砰、砰、砰、砰……

就像授勳的國王那樣,炮手長依次點過三角堡壘上五門身管炮的炮門,五聲轟鳴幾乎連成一線。非常敦實的三角堡壘,都由於這五連發射而微微顫歪了一下。若是在瓦林斯堡的城牆上,在間隔如此貼近的情況下這樣發射炮彈,火炮對於城牆的搖動情況估計會更加嚴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輪齊射使用的炮彈,都是瓦林斯堡原先儲藏的花崗岩石彈。之所以沒有使用穿透性更強的鐵彈,是因為考慮到對方火炮陣地掩體沒法直接打穿,只能透過“跳彈”的方式,讓炮彈砸在火炮陣地前方的地面上,再反彈起來跳過掩體對後方的人員進行殺傷。

由於提前已經做好了測算,五門火炮齊射,不僅所有炮彈都成功越過了掩體,甚至其中有兩門炮彈還直接砸中了敵方為了保護火炮而在掩體上加裝的木製柵欄。

即便三角堡壘的高度有限,身管火炮又都是平射,可是以高打低還是打出了一些優勢。在全都使用中型火炮的前提下,三角堡上的火炮要比那些討伐軍的火炮射程更遠。雖然有掩體遮蔽而看不清楚殺傷情況,但是對方火炮陣地在遭到炮擊之後,連續炮擊的勢頭還是被打斷了。這說明,三角堡上的火炮的確給對方造成了不少傷亡。

而這,也造成了其它一些連鎖反應。討伐軍一個火炮陣地的稍稍啞火,讓瓦林斯堡城牆上的守軍得到喘息的時機,他們立馬從防跑洞裡鑽了出來,對那些正在攀爬、攻擊三角堡壘的重刑犯連隊進行了一波排槍掃射。

擁堵在三角堡壘下方的幾百個人,就像是一群被驅趕到一處、等待被屠宰的豬玀似的,一排彈丸從瓦林斯堡的城牆射出,當即就有十幾個人“噗通”倒地,他們每個人至少身上都捱了一槍。

而正在拼命爬牆的攀登隊,同樣也遭遇了挫折。守軍從三角堡壘頂端傾瀉下一桶桶從城裡收集來的油脂,這些黏糊糊的東西沾在木製的爬梯上,正在攀登梯子的重刑犯敢死隊立刻出現了打滑的現象。有些人一個沒抓穩踩牢,隨即就跌落向地面。

而這,還不是最慘的。灑完了油脂,守軍一方立馬就丟了十幾只點燃了的火把。火焰沾在油脂上面,立刻就熊熊燃燒起來,將三角堡壘下方化作了火海。一時間,七八架木製的爬梯、聚攏在三角堡壘下方的重刑犯、許多甲冑精良的攀登隊員,全都被火焰引燃。

烈火炙烤著那些人的面板,而且因為沾染了油脂,所以這種火焰還非常難以被撲打熄滅。聰明點的,又或者身上粘的油脂比較少的人,若是原地打滾興許還能壓滅火焰。而腦子笨點的、身上粘的油脂比較多的人,則沒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們不斷哀嚎著,最終被點燃成一道道人形的火炬。

甚至,有些被引燃的人由於求生心切,會不由自主地撲向向周圍的人來尋求幫助。在出現了被引燃者抱著一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