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依山,則為仙。

仙道習慣居住在山林,遠離世俗的喧囂,清靜無為,順應自然。

曲山也是方仙十大名山之一,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仙人隱士的居住,後來佛宗傳入,這一帶也有了很多佛僧,搭建房屋,開墾土地,日出而起,日落而臥,過著簡單平淡的修行生活。

這一帶的村人百姓,經常與山上的道士僧人接觸,修練之法廣為流傳,幾乎人人都修練,雖然不一定練出道行,但修練就像一種日常習慣,逐漸形成一方仙鄉的風俗。

其中一些村人百姓想要更進一步,也就出家上山,居住在山林,清貧度日,專心修練。

三百年前,玄真子來到這一帶修行,修建道觀,收徒傳法,形成了玄真道,這一帶的方仙修士,皆以玄真道為首,修練的功法和理念,也都傾向玄真道,所以這一帶的道士,都可以稱為是玄真派。

這是自然流傳形成的派系,不算是嚴格的玄真道。

閣山派和太虛派,其實也是這樣形成的,不過閣山派的流傳太廣,有派規管理,行事嚴格,而這些玄真派是自然流傳。

至於太虛派,因為官道直達太虛山腳下,世俗的喧囂打擾,破壞了修行的風氣,太虛派都離開了太虛山,據傳是去了洛山,但張閒在洛山沒遇到太虛派,也不知去了哪裡。

張閒想要學取玄真道法,只在外門聽講,這肯定不夠,所以他詢問如何拜師。

中年道人說道:“小道友,你想要拜師吧,這可困難了。”

“玄真道不公開收徒,只在聽法的人裡,如果有修仙的資質,被仙長看中了,會設下考驗,至少也得幾年的功夫,才能正式拜師入門。”

“幾年,這麼漫長?”

張閒聞言,不由得皺眉,拜師這麼難,他不可能等上幾年。

“哈哈,小道友切勿急躁。”

中年道人倒是爽朗的笑了一聲,說道:“山中無歲月,住在這山林裡,幾年一晃就過去了。”

“更何況修行之道,在於循序漸進,這幾年的考驗,也不是什麼都不做,仙長會傳授功法,用這幾年的修行打好基礎,考驗的就是心性和品格。”

“只要基礎打好了,心性品格也過關了,自然就拜師入門,正式學習道法。”

“如果沒有透過考驗,說明資質根基太差,或是心性品格太差,只能自己修行,多多努力。”

“哦,原來如此。”張閒聽明白了,這幾年的固基,確實也差不多。

不過他已經是陸地真仙,固基什麼的,當然不需要了,但他不能透露自己的修為,否則玄真道肯定不會收他,看來這能想別的辦法了。

中年道人說道:“小道友,這會兒天色已晚,不妨在我們廟裡住一夜,明早再趕路。”

張閒行禮拜謝,沒有推遲:“多謝道友。”

“小友請。”中年道人抬了抬手,示意請進廟,又吆喝了一聲兩個年輕道士:“高山,流水,快去沏茶做飯,切勿怠慢客人。”

“是,師父。”兩個年輕道士應了一聲,一人去泡茶,一人去做飯了。

中年道人引著張閒進廟,先點了一注清香,插在香爐上,既是供奉廟裡的菩薩,也是驅散山林的蚊蟲。

張閒打量了一眼廟裡,這是一座佛宗的寺廟,供奉的是三尊如來佛,一曰過去如來,二曰現在如來,三曰未來如來。

“道友,你們修道,怎麼供奉佛宗菩薩?”張閒疑惑了一下。

中年道人說道:“大道三千,萬法歸一,仙與佛,皆是大道之一,何分彼此,更何況我們住在佛廟的屋簷下遮風避雨,供奉一下香火,也是應該的。”

聽了這話,張閒若有所悟,他把大日如來印與道法融合,歸入化龍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