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城外的四面,皆是林園觀宇環繞。

自從一千年前,佛宗來九州傳道,住在西面的山上,西山就逐漸成為佛宗的建廟之地,大大小小的佛廟寺院多不勝數。

最初來九州的佛宗,屬於小乘佛法,主修六道輪迴教法。

後來釋迦摩羅來了九州,宣揚大乘佛法,主修靈性飛昇,在東面山上搭建了一個草棚,開壇講法,化緣修行,後來逐漸發展壯大,這草棚就是後來的大梵寺,大梵寺的四周,也是大大小小的佛廟寺院,與西山的小乘佛法相互對峙。

當時兩派教法相互駁斥,講法鬥法,展現神通,點化妖物,讓世人見證了佛宗的厲害,也因此迎來了佛宗的盛行。

奉妖帝時期,佛宗達到鼎盛,妖修大興,奉妖帝痴迷於妖狐,兩派佛法之間的矛盾也達到了頂峰,當時的高手如雲,甚至還有突破天人第四重的天神境高手,也就是周太師等人,經歷大戰死傷之後,依然還有十大高僧,以及六大妖王。

不過這一切的幕後,也並非表面這麼簡單,周太師橫渡虛空去了天界,幕後原因卻是逃亡,生死未卜,至今沉迷,而周太師的後人,也就是大乾皇族,還被乾仙帝奪舍了。

佛宗也在大乾王朝期間衰敗,逐漸信奉仙道,直到乾仙帝時期,佛宗徹底沒落,乾仙帝一手推動了仙道入世的大局。

大梵寺所在的東山,成了乾帝的御用道場,當年的陰陽家也住在這裡,如今乃是眾仙樓的駐地。

至於西山,自從佛宗衰敗,逐漸成了大乾皇族的御用園林,如今乃是縉雲皇族的駐地,諸多皇族子弟都住在這裡,以及一些皇親國戚,也在西山有府邸。

另外還有南山和北山,南山乃是真武殿的駐地。

這些年來,仙道大興,眾人都痴迷修仙,習武之人也少了,武聖縉雲拓也多年沒現身,也沒人站出來展現真武之威,世俗之人都以為縉雲拓已經老死了,與超脫生死的仙道相比,真武之道就顯得太平凡了,真武殿也變得冷清了。

然而世俗之人不知道,如今鎮壓天下方仙的,正是皇族的真武之道。

不過在世人眼裡,也分不清真武與仙道的區別,見到厲害的先天高手,都以為是仙人。

最後是北山,這算是最清淨的地方,玉京城乃是坐北朝南,以北為背,從格局上來說,背陰之地,一向比較冷清,山林茂密,只有一些閒散的樓閣觀宇,以及城郊村民。

羽化樓就位於北山之中。

羽化仙族,住在中大州的西北方向,位於北大州,與中大州和西大州相鄰。

對普通人來說,小九州以外的地界,皆是遠在十萬八千里之外,羽化古國被世人流傳為長生國。

不過對於仙道之人來說,十萬八千里雖然遙遠,但也可以到達,先天上層可以日行千里,對羽化仙族也有所瞭解,因此有了三大仙族這一說。

廣帝敕封天下方仙時,羽化道歸為了上清一脈,封為上清五派之一,但羽化仙族的道統,其實並不屬於三清。

張閒看了崑崙教的文獻知道,仙家修習天人道法,乃是有“天”與“人”之分,天是天族,人是人族。

天族的血脈乃是源於崑崙神族,屬於神族後裔,人族則是普通凡人。

三清教法傳於凡人,因此有了三清道統,但天族有自己的道統,羽化仙族就是羽化道,羽化道乃是仙教的其中一脈,不屬於任何一派,自己就是獨自的一派。

不過以玄天王的記載,羽化道的起步要求太高,天人境之前,只有一套羽化逍遙訣,屬於固基功法,天人境才是入門,但入門也是固基,一直達至天神境,才是真正的羽化之術。

天族的起步,皆是如此,血脈僅次於大羅境的神籍,在天庭乃是屬於一方王侯的存在,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