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出爐的成國公郭侃為主帥,大荔侯司馬衛為副帥,另輔以將領數員,率軍一萬五千,並契丹降軍一萬五千,合計三萬兵馬,揮師東征。

負責向東攻取商州、陝州、同州、解州、河中府等地。

登基大典之後,蕭峰就被正式封為漠南王,擔任契丹餘部的首領。

但現在關中未定,仍需兵馬征戰,所以蕭峰還沒有率領契丹部眾北上漠南,而是分為數股,暫留長安附近,候令從徵。

降將之中,龐迪、張良弼、史泳、曹記僧四人,輔以親軍營郭祿大、郭蛤蟆兄弟,率本部兵馬,並一萬五千契丹降軍北上。

負責向北攻取環州、慶州、懷德軍州、定邊軍州、保安軍州、延安府等地。

按照爵位的賞賜,降軍將領的組合,本來應該是五虎,而不是f4。

不過考慮到李處能能力一般,有可能會拖後腿。

考量之後,還是暫時踢出組合為好。

東征北伐的兩路兵馬,相對於各州府的遼軍,不但有兵力優勢,戰力優勢,裝備優勢,士氣優勢。

更有以遼國遜位天子耶律延禧名義頒佈的投降詔書,和遼國朝堂文武諸公所寫的拉關係書信。

所有buff都疊滿了,又有一眾青史留名的將領統率兵馬。

這場統一之戰,看著聲勢大,其實壓根沒什麼硬仗可打。

大部分地方,就是武裝接收而已。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餘人彥白天除了等捷報,就是一心撲在大周新朝的建設上。

到了晚上,就和耶律燕,以及從華山趕來的嶽靈珊,從鳳翔趕來的梅蘭竹菊四姐妹一起,為餘家皇朝的血脈延續而艱苦努力。

生活可謂是充實得很。

朝野上,秦州刺史阿合馬,雖然是蒙古奴隸出身,不是餘家的老底柱出身,而且其在秦州的官聲很不好。

但不可否認的事,這傢伙的斂財能力和理財能力都很出眾。

殘破的秦州,愣是讓他刮出油水來了。

放眼整個關中,這份找錢的本事,都是最頂尖的。

本著論才不論德的想法,餘人彥下旨,把阿合馬抄家,家財充入國庫,然後將其調來長安任戶部尚書,為他找錢理財。

前遼參知政事李處溫,因為早就和餘皇帝暗通款曲,雖然也是官聲一般,但還是被封為刑部尚書。

耶律楚材因為有真本事,再加上耶律燕這層裙帶關係,被封為禮部尚書。

大遼已成過往,為家族計,耶律楚材接受了這個認命。

其餘三部,因為餘人彥手裡缺乏可信可用的官員,只能暫時空懸尚書之位,只設侍郎和各司郎中屬官辦事。

真要是出現什麼疏漏,直接把這些侍郎、郎中之類的小魚小蝦砍了祭旗就是。

應對的說法早就想好了。

不是餘皇帝不聖明,任用了奸佞,全都因為三部主官空懸,這些小魚小蝦沒有上官看管,時間長了,這才變了心性,變得無法無天。

總之一句話,皇上在用人方面,絕對是聖明的。

沒多久,東征北伐的兩路兵馬陸續傳回捷報,朝中六部也開始正常運轉。

一切順利之下,餘人彥又開始了對禁軍的改編擴充。

禁軍駐紮在長安城,負責城防和皇宮宿衛,是皇帝的直屬力量。

對禁軍,餘人彥自然是上心的很。

餘人彥敲定的禁軍編制中,對遼、宋、清等國都抄了一點,並且將禁軍更加細化,權利更加平衡。

禁軍初定為兩萬人,總體分三部分。

分別是負責城防和隨駕護衛的侍衛軍一萬。

負責城中治安巡守的巡防步軍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