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世紀的亞述帝國,在賽米拉米斯尚未進行軍事改革之前,其最強大最受尊重的兵種是戰車兵。

在亞述,亞述王的出征總是乘著戰車並在戰車上作戰,伴隨亞述王的高官顯宦也乘戰車作戰,而下級官吏或平民只能充任騎兵和步兵或者弓箭手。

亞述的戰車車體很短,但左右較寬,車廂內可容二、三人,至多四人。其中一人為馭者,其餘為戰士,車廂上可以放置箭筒,便於弓箭手放箭。戰士還配有短劍和長矛,馭者在戰士旁邊,兩手駕車,配合戰士作戰。

在三人乘的戰車中,戰士、馭者之外,又出現一名衛士,他左手持盾保衛張弓射箭的戰士,右手持矛或劍,以便擊退隨時可能迫近的敵人。

亞述王和顯貴的戰車有時為四人,馭者和兩名手持盾牌護衛其主人的衛士。戰車兵為了能夠靈活作戰,而且在戰車上又相對比較安全,因此衣甲比較輕便,有時只穿一件緊身衣,紮緊腰帶即可,有時也著盔甲。

鎧甲下達膝部,膝部以下則可有車廂掩護。金屬製頭盔,垂至肩部,保護著後腦、耳朵、頸部甚至頦部(ke)也就是下巴。還有的戰士不戴頭盔,只戴頭巾。

亞述的戰車兵一度橫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聖經·以賽亞書》中記載:“他們的箭快利,弓也上了弦,馬蹄硬如堅石,車輪好像旋風。”

因此梅努亞為了對付擁有強大戰車部隊的亞述帝國,帶來了大量的奴隸兵以抵消戰車的衝擊,長矛兵等待亞述戰車被迫停下後,立即攻擊戰車兵。

然而騎兵衝鋒與戰車衝鋒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後者還可能用人命擋住數量不過幾十近百架的戰車,但是想用一堆幾乎沒有任何鎧甲的奴隸擋住數千騎兵的叢集衝鋒那純粹是扯淡了,更何況這些騎兵的戰馬衝鋒前還披上了馬甲,哪怕是皮甲也不是隨便就能打穿。

騎兵是冷兵器時代的王者,這句話可不是喊出來的,而是用數千年來無數被騎兵踏成肉泥的死屍所鑄就的。

亞歷山大在世的時候,他麾下的馬其頓方陣縱橫一方,其夥伴騎兵與長槍方陣的配合才是真正的馬其頓方陣。

至於純長槍方陣?得了吧,沒有騎兵或者其他輔助部隊,壓根就沒啥卵用。

正面戰場上,面容嚴肅的亞述步兵們都穿著一層亞麻布長袍,然後又套了一層簡易的鱗甲,戴著尖頂頭盔,一部分拿著長槍一部分手持鐵劍,同樣有包鐵圓盾。

然後在各自組長的命令下舉著包鐵圓盾,向著前方推進。

弓兵營手持弓箭站在步兵營的身後跟隨著,當烏拉爾圖人進入射程之後,塔摩斯所在的弓兵營和另外一個弓兵營在得到卡亞圖斯的命令後,立即舉起弓箭向前方拋射。

箭雨不斷的落在烏拉爾圖人的頭頂上,他們也不甘示弱,弓箭手同樣向亞述人發射弓箭。

面對迎來的箭雨,亞述步兵舉起圓盾抵擋著箭雨,時不時有幾個倒黴蛋被射死倒下,但更多的亞述士兵毫無畏懼的向前。

雙方最後碰撞在了一起,亞述的長槍兵們率先拿著長槍向前捅,忽然從圓盾後面出現的長槍紛紛刺中了烏拉爾圖人,然後又很快抽了回去,長槍又繼續刺出,如此往復。

一位手持鐵劍的亞述士兵對眼前躲過了長槍攻擊的烏拉爾圖人露出了一個猙獰的笑容,揮起鐵劍砍翻了他。

而烏拉爾圖人側翼在面對數千亞述騎兵的衝鋒,烏拉爾圖軍隊的奴隸兵基本上一觸即潰,站在奴隸兵後面的烏拉爾圖長矛兵試圖攻擊亞述騎兵卻頃刻間就被騎兵洪流所吞沒,連陣型都沒有的烏拉爾圖人根本擋不住騎兵的叢集衝鋒。

在梅努亞沒來的反應過來的時候,烏拉爾圖軍隊的側翼就被衝散了,大量的潰兵引起了正在與亞述步兵交戰的烏拉爾圖步兵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