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投降的米底人自己所挖掘出來的坑被亞述軍隊填平,又被騎兵往上面來回踐踏了幾次之後,這裡已經沒有了任何米底人存在過的痕跡。

十萬人對於這個時代的任何國家都不是什麼小數目,哪怕人口數量最多的埃及此時也只有四五百萬人,對於米底或者亞述更是如此。

亞述帝國此時的人口包含奴隸在內,大約在三百萬左右,米底人口略少於亞述,大約在一百萬左右。(亞述和米底這個時候的人口數量應該是這樣,不過這畢竟只是小說,沒必須太較真)

也就是說,米底人一次性就損失了整個米底十分之一的人口,其中大部分還是青壯年,但都被賽米拉米斯所坑殺。

這對米底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與七年前的烏拉爾圖王國一樣卻又不同,一樣的是米底人在短時間內很難再次組織起十萬人進犯亞述東部邊境。

不同的地方在於,七年前那七萬烏拉爾圖軍隊並沒有全部死亡,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烏拉爾圖人逃了回去。

此次攻擊厄克巴旦拿的十萬米底人,幾乎全部死光了,這會導致米底所有部族之間的平衡瞬間打破,米底人之後的內鬥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作為此戰最大的功臣,騎兵,立即就得到了納塔的重視,他立即開始向‘創造’騎兵作戰用法的人,尼諾斯請教。

不過真正‘創造’騎兵作戰用法的人是賽米拉米斯,而不是尼諾斯,賽米拉米斯將自己隱藏在幕後,不受她控制的人,根本不知道具體情況。

當尼諾斯的軍隊在厄克巴旦拿休整了幾天後,納塔瞭解了騎兵的用法也知道了關鍵的地方在於什麼,不過同時也被賽米拉米斯所控制。

從尼尼微出發,到準備回去,已經過去了近半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路途上,尼諾斯的軍隊有不到三天的時間才是在作戰。

半個月的時間從尼尼微趕到厄克巴旦拿,放在埃及或者巴比倫王國,他們都非常難以做到,而這與亞述人的軍事特點有關。

亞述帝國曆代諸王都積極奉行窮兵黷武的對外侵略擴張的政策,年復一年,無休止地對其周鄰諸國用兵。對亞述統治者來說,打仗就是一切。因此在長期的戰爭中,亞述人形成了自己的軍事特點。

奉行侵略擴張政策的亞述,作戰大都採取閃電突襲式的進攻戰術,快速和突擊成了亞述人軍事戰術的主要內容。

亞述軍隊進軍神速,根本不給敵人以戰鬥準備時間,總是竭力進攻,在敵人尚未醒悟的時候,就以果斷、迅猛和突擊結束戰鬥。

由於亞述人對於軍隊行軍速度的要求,因此亞述帝國境內發達的驛道就是為了適應迅速調兵遣將、傳達命令的需要而大規模出現的,而未來波斯帝國的驛道制度更是在亞述驛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擴大。

波斯帝國之後,羅馬帝國繼承了波斯帝國的一些制度,其中就包括包括行省和驛道制度等。

在亞述,驛道縱橫交錯,十分發達,而且亞述還有用石塊和磚鋪砌的寬闊道路,若干路段甚至還鋪上了瀝青,這在世界上還是首創。

在驛道的路旁,每隔20公里建有一個驛站和一眼井。在驛站裡,國王的急使換乘馬匹,不停地把國王的公文從尼尼微送往亞述帝國的各個地區。亞述人還在驛站設定官吏,負責檢查道路的安全,保障使節和信件的往來。

驛道的修築和驛站的設定,不僅為軍隊的調遣、輜重的運輸和行政聯絡提供了方便,而且也為帝國內從事商業貿易活動提供了便利。

不過由於其一向崇尚武力,無暇顧及其他,所以在其統治時期,多方面的發展均不及近鄰埃及和巴比倫,相反,在社會生活層面卻打上了很多戰爭的烙印。

所以亞述人基本上沒有人會去從事商業,在亞述的商人大多數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