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宋時歸(第2/2頁)
章節報錯
也就是說,當年的一場科舉考試,匯聚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
此次嘉佑榜,共有進士388人,其中在《宋史》中入傳的有24人,分別是章衡、竇卞、羅愷、鄧考甫、王回、王韶、王無咎、呂惠卿、蘇轍、林希、曾布、張璪、章惇。
王韶:北宋名將,人稱三奇副使,上《平戎策》,提出並主持河湟開邊計劃,先後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熙)六州的戰役,2000餘里,是北宋最大規模的開疆拓土。
呂惠卿: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後,變法的繼承者,但在擔任參知政事後,與王安石關係破裂,王安石回京後,被貶出京城。是維護推進王安石變法的重要力量。
程顥:與胞弟程頤並稱“二程”,北宋理學的奠基人。
張載:橫渠先生,關學創始人,他提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乃是文人的最高追求。
章惇:和年長自己十歲的族侄章衡一起參加科舉,雖然中進士,但恥於在自己的侄子之下,拒不受敕。兩年後再次參加科舉,中進士第五名,是北宋後期新黨的領導者,以“端王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為由反對立宋徽宗趙佶為帝,後被貶湖州,死於任上。
除了主考官和考生外,當時的考官團陣容也是龐大,負責閱卷的是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副主考則都是北宋文學大家王珪、韓絳、範鎮,前兩者後都至宰相。
可以說,嘉佑二年一榜所選拔出來的人才貫穿了整個北宋的後半段歷史。
宋仁宗一朝人才輩出,蘇軾曾評價:“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不過嘲諷的是這些人才恰恰只用了三世,宋英宗一世、宋神宗一世、哲宗和徽宗兄弟算一世,然後就爆發了靖康之恥。
張之淮的《宋時歸》就是選取了宋仁宗一朝,以嘉佑榜章衡、竇卞、羅愷、蘇軾等人的一生映襯北宋的盛世。
這次的主角是名氣遠不如蘇軾的章衡,以他的視角演繹趙禎一朝,同時北宋君臣遠望幽雲十六州,望而不得,盼望幽雲十六州能收歸大宋的刻骨銘心的苦楚,也是這部電視劇的暗線。
宋時歸,其實是何時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