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之下,香江地區誕生了一大批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這其中也難免會出現不少濫竽充數之輩。可以說,在楚言收到的所有邀約之中,經過他認真仔細的分析和篩選,真正值得他考慮的,也就只有四家而已。

以楚言一直以來,做事都非常有計劃性的性格,為了充分了解各家電影公司的實力和背景,確保自己不會在簽約電影公司的時候走彎路,近幾個月來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

首先,從香江電影的源頭上來看,此時的香江電影,基本上可以被認定為,本世紀初誕生於魔都的華國電影的延伸。

雖然,早在1923年,香江也曾誕生了由黎氏兄弟所建立的“民新影畫片製作公司”,該公司也曾拍攝了紀錄孫鐘山先生麾下大軍北伐全程的紀錄片,並拍攝了梅蘭方先生演唱的京劇戲曲片段。

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該公司不得不在1925年便草草收場,公司解散前,僅僅完成了一部由《聊齋志異》所改編的電影《胭脂》。

受到1925年香江地區大罷工運動的衝擊,此後香江地區電影傳承斷絕,故此後世認為黎氏兄弟應為香江電影開荒者,但不足以稱為一代電影人。

香江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公司和電影人,幾乎全部是在二戰爆發後直到華國立國之初這段時間,因為各種理由,從魔都移師香江的華國電影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江影壇三巨頭之二:長城電影公司和邵氏電影公司。

其中長城公司的前身,於1949年在魔都成立,後轉戰香江,並在長城公司成立後,又分別成立了“鳳凰”和“新聯”兩家聯盟公司,被香江市民合稱為“長鳳新”。

直到1982年,“長鳳新”剛剛與“中原”公司合併,正式改組為銀都機構有限公司。

邵氏公司也是在本世紀20年代成立於魔都,後轉戰南洋地區,二戰結束後才立足香江。

至於當時三巨頭的最後一家——電懋公司(後更名國泰),則是由南洋華人家族所建立。

只可惜,及至80年代,電懋(國泰)公司已經和當初也曾風光一時的“中聯”及“光藝”等公司一同,退出了香江電影的舞臺。

但當年從這三家公司中湧現出的王天森、曹大華、謝弦等人,都還活躍在香江影壇之中。

:()華語電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