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1/2頁)
章節報錯
事實上,《三個傻瓜》能夠成功,核心的原因,還是因為劇情中的一些因素,觸及到了許多觀眾心中的隱痛。
首先就是社會教育資源的缺口,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可以說除了扶桑國之外,位於東亞及東南亞、南亞地區的大部分國家,因為長期處於封建或殖民地時期的緣故,在經濟發展水平普遍比較低下的年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明顯是相當落後的。
包括此時的香江,其實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在這方面也有著明顯的落差。
儘管從學術上來說,香江的大學教育,也算是從英吉利那邊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受限於政府財力和歷史淵源的原因,香江目前的高等教育並不算普及,高考的競爭同樣非常激烈。
其次就是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在電影之中,阿澈是頂著家鄉豪門嫡子的身份進入的學校,甚至整整四年的學習過程中,都不敢洩露自己的真名。
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他的出身,讓他根本負擔不起昂貴的學費。
而這種現象,無論是在香江、扶桑、高麗、乃至於美利堅,都同樣存在,特別是在大學教育方面,高額的教育支出,對社會中的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一筆極為巨大的負擔。
特別是在美利堅,不少出生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從進入大學之初,就不得不揹負了鉅額助學貸款,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從大學畢業後的二三十年之後,才能還清這筆錢,如果工作上再出現什麼意外,那這筆錢就一輩子還不清了,只能選擇破產。
與此相對的是,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豪門子弟,則從來沒有這樣的擔心,不單是在學費和其他教育支出上,甚至就連進入大學的渠道,也比普通的寒門學子要輕鬆得多。
同樣以香江為例,那些真正富豪的子女,幾乎不需要參加競爭激烈的大學升學考試,他們身為名校校董或知名校友的父母,往往早就替子女安排好了進入名校的渠道。
哪怕是平常人望之不及的世界名校,無論是牛津劍橋,還是哈佛耶魯,哪怕父母沒什麼關係,只要肯花錢,為學校捐贈點校舍、實驗樓,或者圖書館之類的,都完全可以讓子女們順順利利的進入其中。
當然,在這方面,實際上也無可厚非,身為父母,如果有條件的話,為自己的子女爭取更好的教育也是人之常情,但對大部分的普通學生來說,這樣的事實無疑是有些殘酷的。
也是因為這種種的原因,便導致了那些期望透過教育改變命運,甚至提升家族階層的人群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如同電影中的查理那樣的學生。
對“查理們”來說,學習知識並不是他們的目的,而是手段,或者說,他們對“考試”的需求遠遠大於“知識”,因為透過一次次考試,可以讓他們提升自己在社會大眾眼中的價值。
於是“查理們”開始捨本逐末,以事業上的成功為目標,從小學、中學一路走進大學校門,然後按照統一的標準去應對考試,直到成功從名校畢業,再透過工作來兌現社會價值,期望以此讓自己的家庭,躍升到更高的社會階層。
不幸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樣的現象也變得越來越普遍,由此而產生的悲劇也越來越多,因為每一個“查理”的背後,往往還有著一對,自身不夠成功,卻極度“望子成龍”的父母,也有著每一位從小揹負著壓力,磨滅了理想與激情的孩子。
可是,激烈的競爭始終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哪一次重要的升學考試,能成為最後贏家的畢竟是極少數,這當中,還包括了一些像阿澈這樣的天才,以及那些“生在彼岸”的少年。
於是,在那些競爭失敗的家庭中,新的悲劇又接著發生了,不管是因為天賦還是心態,一旦查理在考試中失敗,那麼他就馬上會被打回原形,父母失望透頂的眼神、或是周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