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楚言給自己選定的編劇處女作,就是《大時代》。

儘管在腦海中看過很多部平行世界中的時裝劇,但無論是楚言自己,還是平行世界那位影評人殘魂記憶中,最推崇的華語時裝劇,都首推這部《大時代》。

特別是在香江這塊土地上,當初選擇作品的時候,楚言為了解背景資料,才知道,在1973年,就在香江這塊彈丸之地,發生了一場大股災,當時狀況之慘烈,對香江影響之深遠,可謂震驚世人。

既然要寫以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災為背景的《大時代》,楚言不得不詳細瞭解香江1973年超級股災的具體情況:

在60年代之前,香江只有一間證券交易所(香江證券交易所),參與股票買賣的全都是外國人,而且成交量亦很小。

到了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初,香江經濟開始起飛,1969年遠東證券所成立,1971年金銀交易所成立,吸引了各階層市民盲目加入,股市更是前所未有的活躍,無論是寫字樓的職員、藍領工人、家庭主婦,甚至是傭人,都開始加入炒股的行列。

1969年至1972年,短短四年,恒生指數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飈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鈔票”的觀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窩蜂搶購股票,一路高歌的股價,遠遠脫離了公司的實際盈利水平。

瘋狂之始,則是1972年10月。

當年置帝公司發起牛奶公司的收購戰,結果爆發華洋大戰,把牛奶股價炒至天高。雖然最後成功收購,但對很多剛接觸股票的小市民,看見炒股發達的真例項子,於是瘋狂飛身跳入金魚缸,擠爆交易所。

股民擠得插針難下,要勞動消防人員驅散人群,結果收購謠言滿天飛,大小股票幾乎天天漲價,恒生指數從1972年的400多點,在1973年3月9日達到頂峰的177496點。

與此同時,當時的香江市面上出現一些如“魚翅撈飯”、股民辭工全職炒股、“鮑魚煲粥”、“用老鼠斑制魚蛋”、“用大牛(500元鈔票)點菸”等瘋狂現象。

經過了73年3月9日的新高後,外資率先大手出貨,跟著拋售的人越來越多,恒生指數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3月底股市急瀉一成多,7月恒指破500點,年底跌至400點,到了1974年12月10日,恒指達到歷史最低15011點。

這場歷時21個月的超級大股災,總跌幅近91,比起1929年紐約的股災還要嚴重,而177496的高位,則直到1981年7月17日的1810才略為打破。

股災期間大批股民損失慘重,舉生積蓄化為烏有,跳樓新聞經常見報,整個香江市面蕭條,進入一個不景氣的年代。

(在這裡允許筆者插一句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由於不可描述的原因,筆者就不多說了,總之股市是零和遊戲,如果散戶不虧,那所有的機構和無良資本家都賺不到錢,到此為止。)注1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楚言相信《大時代》中的故事,一定能夠得到所有觀眾的關注和共鳴。

以楚言一直居住的北九龍地區為例,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聞股色變”。

甚至有坊間傳言說,除了當時有數以萬計的散戶股民破產,甚至自殺之外,直到如今,在香江最出名的青山精神病醫院中,還專門為不少當時精神受創導致殘疾的入院患者,設立了一個模擬證券交易所,雖然從未得到過證實,但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

《大時代》這部劇集,正是一部以現代金融商戰,及大規模股災為背景的電視劇。當中無論是楚言為自己選定的男一號角色方展博,還是劇中的頭號反派,戲份幾乎超越男主的惡人丁蟹,終其一生,都跟股票金融市場糾纏不休,一次次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