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張楚雄,還是公司其他高層,都不像楚言一樣,真正瞭解電腦特效技術的發展,對於未來電影行業的深遠影響,但是,他們都相信楚言的眼光,因為他從未失敗過。

此時此刻,楚言也無法向所有人描述出,未來在特效影響下,那些視覺大片給人帶來的震撼,不過他相信,當明年《侏羅紀公園》上映之後,大家就應該清楚了。

如果說,在導演藝術和表演水平上,華語電影還有奮起直追,後來居上的機會,那麼在電影特效這個領域,就必須從一開始就抓住機會,否則,就只會被越拉越遠。

為什麼楚言在此時,會急於推動旗下特效公司的建立呢?他從三個方面,向公司的高層們進行了說明:

首先,電影中的電腦特效運用,會越來越廣泛,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就像當初,喬治盧卡斯要拍攝《星球大戰》系列的時候,還需要自己建立一家特效公司來進行製作,這才有瞭如今,電影特效屆的霸主“工業光魔”的誕生。

時至今日,從好萊塢湧向工業光魔公司的訂單,已經佔滿了該公司未來幾年的日程表,可以說,如今高水平的電影特效製作,完全是處於供不應求的水平。

可想而知,未來隨著華語電影市場的擴大,這樣一門直接關係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楚言肯定不會讓自己受制於人。

其次,電影特效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想要跟上技術發展的大潮,除了拼命燒錢之外,就是需要不斷有運用和改進技術的機會,換句話說,需要大量源源不斷的訂單。

而楚言的特效公司一旦建立,有了先發搶佔市場的優勢,再加上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勢必會成為將來華語電影體系中,霸主級別的存在,也只有這樣的存在,才可能在技術上,跟歐美同行相抗衡。

最後,電影特效的發展,還離不開技術經驗的積累,同樣一批技術人員,有過十幾部,甚至幾十部電影特效製作經驗,跟剛剛走出校園的,絕對是判若兩人,包括公司也是如此,各種模型的設計和改進,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因此,也導致所有的電影特效公司,都面臨著相同的挑戰,只有大公司,或者有大型電影出品方支援的公司,才有足夠的訂單和資金,來進行特效製作,然後透過製作電影賺取的利潤,來更新升級裝置,培養技術人才,形成良性迴圈。

那些朝不保夕的中小型特效公司,如果沒能抓住機會做大做強,就只會日漸艱難,導致人才流失,最終公司破產倒閉。

有了以上三條理由,張楚雄等公司高層,也明白了楚言所說的急迫性來源於哪裡,所以很快,一家名為“光影電影特效製作有限公司”的企業,就在香江完成了註冊手續。

另一面,楚言也很清楚,如今全球電影特效的最高水平,無疑還是在美利堅,於是在定下決心後,便早早委託了caa的艾倫等人,幫他在好萊塢,尋找適合收購或參股的特效公司。

於是在艾倫和丹尼等人的努力下,一家名為“數字領域”(digitaldoa,簡稱d2)的公司,便進入了楚言caa經紀團隊的視野。

這家公司的創始人斯考特羅斯,原本是工業光魔公司技術部門的一位經理,後來獨立出來創業,創辦了這家,目前只有二十幾名員工的d2公司,雖然規模很小,但靠著羅斯的關係,仍然能從老東家那邊,接到一些零散的訂單。

可是很顯然,這樣的情況,並不符合羅斯創業的初衷,沒有長期穩定的訂單支援,d2也就沒有了進行創新技術研發的資本,於是羅斯一直在好萊塢中,尋覓合適的合作物件。

在得到通知後,艾倫等人經過仔細的挑選,便將這家公司推薦給了楚言,相關資料中,還包括了羅斯及d2公司主要技術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