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1/2頁)
章節報錯
“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天子嘗欲教之孫吳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天子為治第,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這是西漢著名史學家,有“太史公”之稱的司馬遷,對霍去病的評價。
從二人的生卒年來看,有相當一部分重疊的部分,加上司馬遷創作《史記》的時間,基本處於西漢漢武帝在位期間,所以,在華國曆史學界普遍認可,他對於霍去病的記述和評價,應該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而《史記》本身作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鑑》並稱為“史學雙壁”的崇高歷史地位,也成為了事關霍去病生平的最好背書。
令人未免感到遺憾的是,作為華國數千年曆史長河中,堪稱數百年一遇的頂尖軍事統帥,霍去病的一生實在太過短暫,他最輝煌的時期,更是從17歲從軍,跟隨衛青討伐匈奴,到24歲英年早逝,僅僅只有七年的時間,這也導致後世對於他的瞭解,非常有限,甚至還不如他那位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
然而,儘管霍去病只在7年中,如彗星般璀璨地從大漢的天空劃過,卻仍然毫無懸念地橫壓了整個時代,特別是他那驚人的戰績,即便後世千百年過去,在華國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爭史上,也無人能出其右,堪稱亙古一人。
西漢元朔6年(公元前123年),17歲的霍去病在自己的“姨夫”漢武帝的培養下,已經成長為一名“能騎善射”的青年,更被漢武帝視為彌補他無法親臨戰場遺憾的“替身”,以票姚校尉的身份,跟隨自己的大舅衛青,出征匈奴於漠南。
此一役,初臨戰場的霍去病,就已經表現出冠絕時代的軍事天賦,他親自率領著800輕騎,穿插數百里深入敵後,斬敵兩千餘人,包括當時匈奴國相國、當戶等高官,還俘虜了匈奴單于的叔父,兩次功冠全軍,被武帝封為“冠軍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19歲的霍去病正式被漢武帝任命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渾邪王和休屠王兩部。
春季攻勢中,霍去病率一萬驃騎出隴西,轉戰河西五國,後越過焉支山,6天中急行軍一千多里。在皋蘭山下重創匈奴,殲敵近九千人,俘獲匈奴祭天金人。
在返回並經過短暫休整後,西漢王朝又對河西地區的匈奴勢力發起了夏季攻勢,霍去病與公孫敖率領數萬騎兵分路進軍。
在公孫敖所部因迷路遲到,未能按時與霍去病會和的情況下,霍去病果斷決定孤軍深入,最終殲敵3萬餘人。俘虜匈奴五王,五王母,單于閼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讓匈奴的實力受到一次極大的打擊。
同年秋,霍去病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霍去病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徹底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此役後,西北邊境幾乎沒有匈奴進犯,在大幅減少了西漢王朝西北部邊境駐軍壓力的同時,也標誌著匈奴開始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1歲)各率騎兵5萬及步兵、輔兵數十萬人,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並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