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來源。

但就像列寧所說的那樣,“堡壘往往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在弗蘭克、比利以及警方高層都不知道的時候,科林成為了那個最終左右局勢的人。

科林秦,雖然他沒有聽說過“三十而立”這個成語,但他卻敏感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或者根本沒有人願意永遠成為某個人的棋子,只是缺乏反抗的實力和時機,而科林作為“特別調查組”的組長,當他面對著警方所掌握的,有關於弗蘭克和他手下勢力的詳實資料時,他知道,自己擺脫弗蘭克控制的機會到了。

沒有人清楚,到底促使科林決心背叛弗蘭克的原因,是來自警方的巨大壓力,還是弗蘭克本人的狂傲和不屑,總之,科林決心為了自己,趁此機會剷除弗蘭克。

中間各種驚心動魄的過程不必贅述,總之,在比利這個警方優秀臥底幹探的幫助下,邪惡的黑幫頭子弗蘭克卡斯特羅,最終喪命於警隊“明日之星”科林組長的槍下,而科林也在意外之中,得知了比利的臥底身份。

甚至於,在科林與比利兩人之間最後的“雙雄對決”之中,科林也幸運地獲得了勝利,比利死了,死在了警察的槍下,他實現了自己當初的誓言,用生命履行了自己身為警察的職責。

只是,他不甘心,弗蘭克雖然死了,他手下的黑幫組織,很快也會煙消雲散,但如果讓科林這樣的人,繼續存在於警察的隊伍之中,誰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更加可怕的事,畢竟,只有藏在暗處的敵人才是最為可怕的。

當然,在電影的最後,科林的死,或許是罪有應得,也可能是導演出於“政治正確”的考量,也可能單純是為了安撫觀眾們受到傷害的心靈,總之,唯一一位知道比利臥底身份的警員,也可以稱之為比利生前所留下的最後一手伏筆,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選擇用一種並不光彩的方式,結束了科林的生命。

當科林倒在血泊之中,感受著不斷流逝的生命,意識開始逐漸模糊的他,眼神中卻沒有絲毫的痛苦和不甘,反而帶著一抹解脫和嚮往。

大概,在弗蘭克和比利他們,死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他就已經預感到,對他這樣的人來說,死亡,或許才是得到最終解脫的唯一途徑。

:()華語電影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