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名為《激戰》的電影,故事其實並不太複雜,無非是一箇中年失意的過氣拳手,和一個膽大陽光的小青年,因為各自的理由,參加a綜合格鬥大賽的故事。

眾所周知,由於地域和文化發展的不同,在全球範圍內,誕生了許多不同的格鬥流派,也是世界各個不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給子孫後代的寶貴文化遺產。

這其中,既有聲名顯赫享譽世界的主流格鬥流派,比如拳擊、柔道等,也有隻在本國及周邊區域比較流行的非主流格鬥體系,如泰拳、桑搏、桑巴國柔術、希伯來國馬伽術等。

客觀來說,在人類火器文明大發展的時代中,世界各國的許多傳統格鬥體系,都受到了巨大的文化衝擊,正所謂“功夫再高,一槍撂倒”,導致了許多傳統格鬥體系的衰落甚至消亡。

直到二戰結束後的近幾十年,隨著世界整體局勢趨於緩和,以及各國經濟水平的發展,特別是在現代體育的參與和推廣下,不少傳統格鬥體系才再度煥發了生機。

而現在,目前在全世界最廣受關注的,正是拳擊。必須承認,拳擊的成功,主要還是依賴著領先全球的賽事運營機制,以及在全球媒體圈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歐美媒體的熱捧。

作為一種起源於古希臘的格鬥體系,可以說拳擊的流行和發展,幾乎貫穿了歐洲的整個文明史,而與歐洲文化一脈相承的美利堅,也就很自然地成為了拳擊這項運動的天然主場。

特別是在二戰結束後,伴隨著美利堅媒體的宣傳,以及奧運會等現代體育賽事的推廣,拳擊迅速成為了世界範圍內,最受關注以及盈利能力最強的搏擊賽事。

在這個過程之中,在拳擊賽事中最具觀賞性的重量級比賽場上,也誕生了一位又一位享譽世界的“重量級世界拳王”。

從60年代叱吒風雲的拳王阿里、喬弗雷澤,到80年代開始崛起的拳王泰森等人,每一位世界重量級拳王,都成為了受世人矚目的超級體育明星。

與此同時,國際拳擊賽事也發展得一帆風順,不但產生了wbc、wba和ibf三大拳擊組織,更是藉著泰森崛起的東風,將重量級拳王腰帶爭奪戰,打造成了全世界吸金能力最強的體育賽事,而泰森也成為拳擊歷史上,第一位參賽獎金突破2000萬美元的拳擊選手。

更可怕的是,根據計算,在泰森用時91秒,擊敗拳王挑戰者平克斯的比賽中,他賺錢的速度,比印鈔機印錢的速度還要快。

而相比正常賽事所產生的的收益而言,泰森的個人收入,只佔到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然就有更多的格鬥派系和賽事組織者,想要從中分一杯羹,於是,從進入90年代之後,不少新興的格鬥賽事,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開始嘗試著挑戰拳擊運動的霸主地位。

而在這個時期,一種全新的格鬥賽制的興起,對世界搏擊運動的革新和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種新賽制,就是綜合格鬥賽(a)。

在綜合格鬥賽出現之前,世界上所有的現代體育搏擊賽事,都是按照格鬥體系進行了詳細劃分後,再進行相應比賽的。

比如拳擊比賽,就全都按照標準的拳擊規則進行,參賽選手也都是經過拳擊專業訓練的運動員,包括摔跤、空手道、跆拳道和柔道等賽事,全都如此。

不僅如此,眾多搏擊賽事還會按照運動員的體重,詳細區分出多個不同量級的比賽,並且嚴禁運動員跨量級進行比賽。

當然,這種規則的出現,更多的還是為了保護參賽運動員的人身安全考慮。

就以拳擊賽事為例,如果沒有規則保護的話,哪怕是一名輕量級世界拳王,在職業拳臺上,也很有可能被一位不知名的重量級拳手一拳打成重傷,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