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沿途各州縣的刻意阻攔,甚至有些州縣早早就派了人在接官亭等著高句麗的使者,見了之後清點人數,查驗有無攜帶違禁品,蓋上關防印信,再交代一下前面哪裡哪裡有什麼個情況就匆匆離開,整個過程持續都不到一柱香的工夫就完成了,其辦事效率之高就是見多識廣,不止來過大唐一次的高句麗使者的隨從人員也是瞠目結舌。

這也正合了他們的本意,他們原來就是來探探情況,給大唐抹點眼藥的,如今見到這樣的情況,結合上沿途所見,他們自然也是希望早點回去報告了,只是既然來了,長安卻是不得不去,否則不顯得他們虎頭蛇尾了?而且,說不定,還能在大唐的朝堂上為高句麗爭點好處。

所以,在一路上幾乎都是綠燈大開的情況下,高句麗使者很快就到了長安,而到了長安之後他們才發現,原來大唐的皇帝出遊去了,也不知道去哪,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至少半年內,大唐皇帝都不大可能回來,這簡直就是天賜良機呀!

大唐的調兵制度,高句麗人也只知道那麼一點的,皇帝不在,也就意味著如今的大唐,除了鎮兵外,各地的衛戍部隊是沒人有權調動的,也就是說,如今的河北,基本上屬於防衛的空虛階段。再有就是,皇帝不在,是打是和這個決定就沒人有權力下,河北守軍就只能被動的守,甚至連請求援軍都很困難,真真是上天都眷顧高句麗了,難道說,這個中原的主人真的可以換了麼?

當下,高句麗人是真沒耐心呆在長安了,甚至於都忘了要求唐廷對河北那些出手抓捕高句麗人的衙門官僚進行處罰,只是簡單的抗議一下,然後聲色俱厲的要求唐廷放了那些高句麗人就匆忙的告辭,藉口說既然皇帝不在,他們也要趕著回去準備秋獵,不然這個冬天不好過呢。

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他們的王要他們密切關注的大唐建安侯,竟然主動的提出要對河北的那些人進行處罰,還很誠懇的徵求了他們的意見,問是送到高句麗去呢還是由唐廷自己來處罰他們,可高句麗使者這時候已經是歸心似箭,哪裡顧得了這些?而且河北那些人,據說和這個建安侯有關聯,真要處罰了他們,萬一以後真個把建安侯綁到新羅,轉到高句麗去了,以後發跡起來,就這一條就能將他們幾個摁得連肉末都不剩的。當下連連表示,不知者不為罪,他們也是為的唐廷好,不過是立場不同罷了,處罰就免了吧,告誡一下就可以啦。

然後使者們就匆忙的啟程回高句麗了,甚至都懶得關心一下大唐和回鶻人的戰況進展到了什麼程度,時間寶貴得很呢,從長安回到高句麗就要一個多月的時間,然後上報,然後制定相應的策略,然後是要暗地裡調兵不能讓唐人知道,還有糧草呀什麼的,這一整套流程下來,最少要半年,最快也得明年的年後才能準備完畢。

當然了,對於此戰,他們是充滿了信心,就算唐廷皇帝能趕在年末回來,可從河北一來一往就要兩個多月,快馬加鞭也至少要一個半月,而等到那時候,高句麗大軍早就下了好幾城了,有那好幾城作為依託,固守上一年兩年不成問題,唐人的城池之高大,那是他們高句麗人所無法企及的,以前沒有城池,高句麗軍隊都可以堅守,那麼有了城池呢,還不是更容易?

高句麗的使者一走,朝中眾大佬就開始忙碌起來了,針對高句麗的派兵派將也提到了日程上來,此時的朝廷是沒有權力調動大批的軍隊,但少部分的軍隊還是可以的,再就是將領問題,主帥自然是要朝廷來派,還有那些從將等等,都是有權力派的,因此,本來已經有點平息下來的將領之爭,馬上又白熱化了起來。

而經過了這近月餘的事態發展,大家也都瞧了出來,建安侯圖謀高句麗不是一天兩天了,可以說,能有如此的局面出現,幾乎都是出自於建安侯一己之力,因此大家都不大好意思直接伸手摘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