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無鱗的大蟒!

那大蟒速度極快,雖然體型比熱帶雨林裡的森蚺還要大上數倍,但可以彈射而出,快得如炮彈。

女武士沒有料想到有如此異變,直接被無鱗大蟒欺身上前了,就像大多數蟒蛇捕食,一口咬在了女武士頭部,餘下的軀幹會迅速盤繞上來,虯結肌肉如同鋼索,絲絲絞死在了女武士的小身板上。

許山廣起身了,倒不是救人,而且估計女武士這時候已經死了,因為大蟒已經開始生吞,在進食了,想救人絕不是這麼晚的時機出手,許山廣行動,只是因為女武士拖住了龍獸,而這個時候,也正是他“進食”的時候!

……

“萬物擬人是非常靠譜的,有個詞語叫做‘泛靈論’。”

“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解釋,第一個是歷史的層面,越原始的部落越相信‘萬物有靈’,無論是大樹還是石頭,無論是水還是火,只看外形的確不同,可在想象力的聯絡下,本質上也跟人一樣,擁有生命,是有思想有意識的……這個現象是全世界都一致的,塑造了早期宗教的樣子,一般我們稱萬物有靈的宗教為薩滿教。”

“第二個,就是是稚子心理學的層面,我們的四至八歲的小朋友,會把周圍一切事物當作活的東西,比如把玩具當成有生命的,比如跟一顆樹對話,認為家裡的寵物跟自己一樣有思想,甚至為了確認父母和自己的相同,而問出充滿樂趣的問題。”

“孩子們認為萬物跟他一樣是具有感知能力的,就比如我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國寶熊貓,我有一個熊貓玩偶,我只有他在我的床上我才睡得著,他會在我睡著的時候保護我,是我最好的朋友,走到哪裡我都要帶著他,我還有一張卡片,畫著我最喜歡的女孩圖畫,那就涉及到了其他方面的心理……總之,一直到十一二歲,我都還有泛靈論的思維習慣,認為周圍的一切都在注視著我,但現在看來,這其實是搞不清事物之間的因果和邏輯關係造成的,早期智力,在空閒時間裡,所能做的想象,應該差不多這個程度。”

“人類為什麼搞祭祀也是這個原因,我覺得我要吃喝,那麼老天爺也要吃喝,老天爺是什麼不知道,但是肯定有靈,把我喜歡的東西獻給看不見的老天爺,老天爺就會保護我。”

“仔細去想泛靈論會發現,人類把所有一切的事物都想象成了人感受世界的樣子,這或許就是人性的雛形。萬物擬人,人包容萬物,目前很多人,很多貼標籤的思路都還沒有超越這個思維模式呢。如果成年人有泛靈思想,就會很容易推卸責任,會被認知世界還停留在那幼稚的兒童時期,舉個例子,如果走在路上被石頭絆一下,扭到腳,抓起石頭要砸個粉碎以求報復的。然後解氣且認為破壞了它,它會有所損失的。給寵物穿衣服的,因為傷害到花花草草內疚的,希望自己的作品有靈魂的,給植物或者器物取名字的,不是命名以區別,而是從內心裡,就是相信它獨特,甚至那些電子裝置,比如手機,摔在了地上都要說聲對不起的,以上種種,把事物擬人化的,都是泛靈論的遺留……那,會有什麼好處呢?加強了我們的共情,我們更能互相理解,我們身外之物多了思考,對事物有敬畏之心,對生命有寄託之情。但是,也容易一葉障目,看不清本質,把精力和腦力浪費在多餘的感情上,一個成年人夜裡上個廁所都有心理負擔這種,抓住了老鼠要大刑伺候的。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沒長大。”

“說了這麼多,老祖宗們認知世界跟小孩子們是一樣的,甚至很多大人本質上思維結構也還停留在這個階段。萬物有靈才是神話和宗教的起源。”

身穿白袍的少女在簡陋的講壇上侃侃而談,臺下,堆滿了如山綻線書籍,有個少年,披著黑色的毯子,坐在書籍紙屑上,一臉天真爛漫,他好奇地問道:“老師,那我們這個世界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