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彬來到一家雜貨店買東西,一眼就看見了擺在店門口貨架上的真味瓶裝礦泉水。於彬藉機跟店老闆攀談起來,打聽起真味礦泉水的銷售情況。

店老闆告訴於彬道:“我開店幾年了,以前店裡賣得好的是怡寶、景田等瓶裝水。但最近一段時間,卻是屬新出的真味瓶裝水賣得最好。十個進來買水的,至少有四五個是買真味這款水的。”

於彬心底盤算了下,如果每家店都是差不多的情況,那自家的真味礦泉水,怕不是佔到了市場份額的近五成了。

一個月後,真味食品公司新的月報表出來了,瓶裝礦泉水第一個月賣出去了2000餘萬瓶,實現利潤600餘萬元。桶裝水則銷售了18萬餘桶,實現利潤220餘萬元。蜂蜜產品主要出口到歐洲,當月出口了500噸,實現利潤300餘萬元。

這樣總體算下來,真味食品眼下每月利潤也超過了千萬元。這還是目前產能未完全釋放的情況,畢竟目前分銷渠道初建,銷售潛力還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產能全開的話,勢必會造成產品積壓,徒增無謂的成本。所以,目前劉大明還是有意識地控制著產能釋放節奏。

隨著瓶裝水分銷渠道的進一步拓展,以及桶裝水直營店的增加,到時幾條生產線的產能完全釋放出來,肯定還有極大的營收和利潤增長空間。更何況,霧峰山礦泉水生產基地目前還只是完成了一期建設,等到專案二期建成,產能還將翻上兩番。到那時,僅真味食品單月的利潤,怕不有四五千萬。

“看來賣水還真是賺錢啊!”於彬在心中感嘆道。

:()盛世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