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而廣袤的黑龍江大地,以前常寧每日都投身於艱苦卓絕的戶外作業之中。而運轉車間職工有著三個寶貝一身禦寒的裝備、兩個鐵飯盒、閘瓦鉗子和手錘還有柴油除雪機。

這裡的冬季,彷彿是大自然用最冷酷的筆觸勾勒出的一幅銀白畫卷,尤其是當時間臨近“二九、三九”這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節,整個世界都被嚴寒緊緊包裹。凜冽的寒風好似鋒利無比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刮過每一寸土地,所到之處,空氣似乎都被瞬間凍成了冰碴,失去了流動的活力,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那股刺骨的冷意直沁心脾。

常寧腳上穿著的那雙鞋,總是處於一種潮溼的狀態。其實,他早就未雨綢繆地準備了兩雙迷彩色的保暖棉鞋。這兩雙鞋,在這片冰天雪地中,已然成為了他不可或缺的生存必備品。在戶外辛勤勞作的一整天裡,他的雙腳不停地奔波忙碌,身體散發的熱氣在鞋子這個狹小的空間裡不斷積聚,又無法及時散去,於是,一天下來,鞋子裡便全是汗水。如果他不及時更換鞋子,那麼在這零下幾十度的低溫環境下,腳就會迅速被寒冷侵蝕,彷彿一下子踩進了冰窟窿裡一樣,被凍得鑽心地疼。那種疼痛,就像是無數根冰針在腳底肆意穿刺,每走一步,都能清晰地感覺到腳底變得邦邦硬,好似踩在冰冷堅硬的鐵板上,發出鐺鐺的聲響,彷彿是寒冷在無情地宣告著它的主權。有時候,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甚至會額外再備上一雙棉鞋,三雙鞋輪換著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天清晨出門時,腳下都能蹬上一雙相對乾爽溫暖的鞋子,從而讓自己不至於被寒溼無情地侵蝕,保持身體最基本的舒適與活力,以便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一天的繁重工作當中。

而他身上的穿著情況也是大同小異。雖說他擁有厚實的軍大衣和單位統一發放的標誌服,並且在最裡面還貼心地套著暖和的軍用棉襖,但是,幹活的時候,他需要在廣袤的作業區域裡來回奔波,一刻也不得停歇。一天的忙碌下來,身上的衣服也常常被汗水浸得溼透。有時候,結束了一天疲憊不堪的工作後,他會強打起精神,勤快地更換衣物,讓自己能夠暖和乾爽地睡上一覺,為第二天的勞作養精蓄銳;可也有時候,一天的高強度勞動實在是讓他累到了極點,收工後,他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更別說是更換衣服了。於是,他便直接倒頭呼呼大睡,任由那帶著寒氣的溼氣在身上慢慢變幹。在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這些看似普通的衣物和鞋子,對於常寧而言,早已遠遠超越了它們本身保暖裝備的簡單屬性,他是單純的一種象徵而已。因為凍的時間長了,即使穿任何東西,都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在鐵路運輸這一龐大而精密的系統中,扳道員扮演著至關重要卻又常常被人忽視的角色。對於他們而言,那些線上路上偶然撿到的閘瓦籤子和小型手錘,看似普通平常,卻在實際工作裡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總體上已然成為他們每日勞作中順手且得力的工具。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當凜冽的寒風如同尖銳的冰刀肆虐大地,氣溫急劇下降,道岔在嚴寒的侵襲下被凍得結結實實、邦邦硬的時候,工作的難度便陡然增加。此時,就急需藉助閘瓦籤子和小型手錘來解決難題。扳道員們不得不雙手緊握著這些工具,使出全身的力氣,一下又一下地用力敲打著道岔的關鍵部件。每一次敲擊,都伴隨著手臂的痠痛與虎口的震麻,那“砰砰”的敲擊聲在空曠寒冷的鐵路沿線顯得格外沉悶。他們的目的就是透過這樣的敲擊,使被凍住的道岔部件逐漸鬆動一些,哪怕只是極其微小的鬆動,都可能成為後續操作成功的關鍵因素。

只有在經過這樣艱難的敲打之後,扳道員才能咬著牙,雙手緊緊握住手柄,使出渾身解數,極其費力地把手柄薅起來。這個過程往往需要他們調動身體的每一塊肌肉,拼盡全力,漲紅了臉,額頭青筋暴起,才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