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唐寅揮毫山川入畫 配圖雛形初現風采(第1/2頁)
章節報錯
晨曦初照,廢棄書院的庭院中,唐寅早已擺好畫具,支起畫板,對著眼前的山水景緻凝神靜氣。微風拂過,帶起他的髮絲,身旁的顏料在陽光折射下泛著溫潤的光,他手中的畫筆彷彿有了生命,蓄勢待發,準備將這山川自然之美融入《墨韻千秋》的配圖之中。
這段時日,唐寅為了捕捉到最契合書稿的畫面,足跡踏遍吳興城內外。他曾在破曉時分登上城郊的山峰,等待第一縷曙光灑在山林,只為繪出那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晨啟山林圖”。山巒在晨曦的輕撫下,輪廓逐漸明晰,薄霧似輕紗籠罩,林間飛鳥穿梭,嘰嘰喳喳奏響晨曲。唐寅的畫筆在宣紙上游走,用淡墨勾勒出山的巍峨走勢,再以細筆蘸取石青、石綠顏料,輕點出樹木的蔥蘢生機,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林曉景躍然紙上。
他也曾在雨中佇立街頭,觀察行人們匆匆避雨的身影,屋簷下雨水成簾,石板路積水倒映著街邊的幌子與屋舍。他快速地在畫紙上塗抹,以濃墨渲染出烏雲的厚重,用留白表現雨絲的細密,再寥寥數筆勾勒出人物的形態,或擎傘急行,或簷下張望,一幅“雨巷市井圖”盡顯吳興城的煙火氣息。這市井百態、民生日常,正是書稿不可或缺的血肉,能讓後人直觀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溫度。
如今,唐寅對著書院後方的溪流與山谷,構思著一幅展現自然靜謐之美的作品。他目光深邃,仿若看穿了山水的靈魂。先以大筆觸、淡墨鋪陳出山谷的大致輪廓,留白處便是繚繞的雲霧;再用重墨細細描繪溪邊的怪石嶙峋,石頭的紋理、褶皺在筆下清晰可辨;溪水則以流暢的線條勾勒,輔以淡藍顏料暈染,波光粼粼之感頓生。溪邊幾株垂柳依依,他用嫩綠顏料輕點,柳絲隨風飄舞,似在與溪水低語。
正當他沉浸於創作時,陸文踱步而來,手中捧著書稿的文稿,輕聲讚歎:“唐兄,你這畫功實在了得!瞧這山水意境,與我文中所寫的自然之韻相得益彰。我正寫到古人對山水的寄情,有你這畫映襯,仿若文字都活了起來。”唐寅擱下畫筆,轉頭笑道:“陸兄過獎了,你的文字精妙,為我的畫賦予了靈魂,讓我作畫時更有靈感。咱們這一文一圖,定能讓讀者身臨其境,領略華夏山川的魅力。”
二人就著畫作與文稿探討起來,陸文指著文稿中一段描寫古人春日踏青的文字說道:“唐兄,此處若配一幅眾人在繁花簇擁下漫步山林的畫,想必更能突出春日的歡愉。你看這文中提及的桃李爭豔、蝶舞蜂飛之景,若能以丹青呈現,妙處自不必說。”唐寅微微點頭,眼中放光:“陸兄所言極是,我近日恰好尋得一處春日盛景絕佳處,明日便去,定畫出你想要的畫面。”
與此同時,書院內其他人也沒閒著。陳學究依舊埋首於古籍之中,為書稿的歷史典故部分反覆核實資料,確保每一個出處精準無誤;周崇在整理新蒐集來的史料,將其分類歸檔,便於隨時查閱取用;林婉兮則穿梭於各個房間,協助眾人,一會兒幫陳學究抄寫資料,一會兒又給陸文提出文字潤色的建議,忙得不可開交。
蘇御統籌全域性,時刻關注著各個環節的進展。他來到庭院,看到唐寅的畫作,心中滿是欣慰:“唐兄,你的配圖已初見風采,有了這些畫,咱們的書稿如虎添翼。不過,我想著配圖風格能否在保留古韻的同時,也融入一些當下亂世的元素,讓畫面更有層次感與厚重感。”唐寅沉思片刻,回應道:“蘇兄之意,我明白。比如畫一些被戰火焚燬的古蹟,或是百姓在廢墟中重建家園的場景,既能反映現實,又能與歷史遙相呼應。我會在後續創作中留意。”
幾日後,唐寅帶著新作歸來,一幅“春日踏青圖”驚豔眾人。畫面中,暖陽高照,漫山遍野的桃李肆意綻放,花瓣如雪紛飛,一條蜿蜒小徑穿梭其間,身著古裝的男女老少結伴而行,他們面帶笑容,或賞花,或嬉鬧,手中的紙鳶隨風翱翔。遠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