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歲月悠悠初代遲暮 霜染華髮力不從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們促膝長談,詳細記錄每一個獨特的風俗儀式、手工藝製作過程。
他看著年輕教師們熟練地引用經典、授課講學,既欣慰又傷感,自知屬於自己的時代正緩緩落幕。如今,在學術研討會上,他發言的次數越來越少,即便開口,也不再能像從前那樣滔滔不絕、引經據典,時常因忘記某個重要論據而陷入尷尬境地,只能無奈地看著年輕學者們嶄露頭角。
不久前的一次學術交流活動,主題圍繞著古代民俗的演變展開,這本是陸文的專長領域,他滿懷期待地準備發言,可當站起身來,面對眾人的目光,腦海中卻突然一片空白,原本爛熟於心的資料和觀點彷彿被一層迷霧籠罩,怎麼也想不起來。好不容易擠出幾句話,卻因缺乏有力的論據支撐而顯得蒼白無力,只能尷尬地坐下,看著年輕學者們旁徵博引、侃侃而談,他的心中五味雜陳。
林婉兮,溫婉依舊,可歲月還是悄悄偷走了她的青春容顏。一頭烏髮變得花白,眼角的皺紋細密如織。她的聽力也大不如前,孩子們圍坐在她身邊誦讀詩詞時,她常常聽不清那些清脆稚嫩的聲音,只能憑藉口型猜測,眼中滿是遺憾。想當年,她用輕柔的嗓音為孩子們哼唱古老歌謠,驅散恐懼,傳遞希望;教孩子們識字讀書,播撒知識種子。她的課堂總是充滿歡聲笑語,孩子們在她的引導下,漸漸愛上了詩詞歌賦。
可即便如此,她還是堅持每天到書院,力所能及地教導女學子們禮儀、詩詞,希望將自己的所學傳遞下去,延續文化的火種。在女學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她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品德的培養,教導她們要端莊優雅、知書達理。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發覺得力不從心,一些新的詩詞解讀、禮儀規範,她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理解,才能傳授給學生。
有一次,女學子們圍坐在一起,討論一首新學的詩詞,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林婉兮坐在一旁,努力地想聽清她們的話語,可卻只能捕捉到一些模糊的聲音片段,當學生們滿懷期待地望向她,希望她點評時,她只能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和僅有的理解,給出一些寬泛的建議,看著學生們眼中未盡的疑惑,她心中滿是愧疚。
這一日,眾人如往常一樣相聚在書院的茶室,只是氣氛格外凝重。蘇御輕咳一聲,打破沉默:“諸位,歲月不饒人啊,我們都已老了,如今書院事務繁雜,教學、管理、外聯,事事都不能鬆懈,可我們的身體……”他的話語未盡,大家卻都已明瞭其中深意。唐寅微微嘆氣,放下手中顫抖的茶杯:“是啊,我這雙手,怕是再也繪不出驚世之作,也教不好那些有天賦的孩子了,莫要拖累書院才好。”陸文點頭應和:“我這腦子,記東西越來越差,整理資料都成問題,是時候該讓年輕人接手了。”林婉兮輕撫鬢角白髮,輕聲說道:“我雖不捨,可也知道不能逞強,孩子們需要更精力充沛的老師。”
眾人心中滿是酸澀,這些年他們攜手走過風雨,將《墨韻千秋》從亂世的硝煙中帶出,讓它在和平年代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如同呵護一顆脆弱的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如今,卻不得不面對身體衰老、力不從心的現實,要將接力棒交給下一代。他們深知,這是自然規律,也是文化傳承的必由之路,可心中的眷戀與不捨,如同絲線,緊緊纏繞,難以割捨。
窗外,陽光依舊明媚,灑在書院的每一個角落,仿若在訴說著過去的輝煌,也照亮著未來的方向。初代們雖滿心惆悵,卻也明白,他們的使命並未終結,培養好接班人,確保華夏文化的傳承之路暢通無阻,仍是他們餘生的堅守。他們開始商討如何選拔和培養接班人,從眾多年輕學子中挑選出有潛力、有品德、對文化傳承有熱情的佼佼者。
蘇御提議,設立嚴格的考核機制,不僅考察學業成績,更要注重品德修養和對文化的熱愛。他們希望選出的接班人,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