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入幽閣險中求寶 珍貴史料再添助力(第2/2頁)
章節報錯
驚歎。陸文輕撫書頁,感慨道:“周兄,此古籍真是雪中送炭!這些魏晉清談場景,恰可填補書稿在文化生活展現上的空白。我觀其中對文人言辭的記載,還能啟發我最佳化相關章節文字,使其更具感染力,仿若能讓讀者穿越時空,置身於那些唇槍舌劍、思想交鋒的雅集之中。”
唐寅凝視書中提及的場景,靈感突發:“我彷彿已看到那些文人在竹林溪邊,身著寬袍大袖,或坐或臥,揮麈清談。我定要據此畫出系列配圖,讓畫面定格這些風雅瞬間,為書稿增色。”說罷,他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在紙上勾勒草圖。
陳學究則翻閱古籍,對比印證:“從這古籍所記,可旁證一些正史細節,糾正過往誤解。咱們寫書,嚴謹為重,有此新證,書稿可信度又將提升。”他迅速標記出需核實調整之處,與周崇商討後續甄別事宜。
林婉兮細心地為周崇端來一杯熱茶,輕聲說道:“周大哥,您辛苦了。這一路艱險,幸得您執著探尋,才讓這些珍貴史料重見天日。”周崇接過茶杯,感激地看了她一眼:“林姑娘,為了《墨韻千秋》,為了華夏文化傳承,一切都值得。”
在周崇新發現激勵下,眾人幹勁更足。接下來日子裡,陸文依據古籍最佳化文字,描繪魏晉之際,文人雅士們聚眾清談,言辭精妙、風度翩翩的場景;唐寅繪就多幅配圖,畫面中既有竹林七賢式的名士在山水間高談闊論,也有文人雅集時的琴棋書畫相伴,生動展現那段風流雅韻;陳學究與周崇深入研究古籍,重新梳理魏晉章節知識脈絡,確保準確無誤;林婉兮協助眾人,整理資料、傳遞資訊,讓創作流程順暢無阻。
然而,隨著研究深入,問題也接踵而至。古籍因年代久遠,部分文字模糊不清,一些關鍵人名、地名難以辨認,給資料引用、故事還原帶來極大困難。眾人圍坐,面對難題,苦思冥想。
蘇御沉思良久,提議道:“咱們可從多方面入手。一方面,依據上下文語境推測模糊字詞;另一方面,查詢同期其他古籍,看是否有相關記載可作佐證。再者,走訪當地老人,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說不定也能提供線索。”
眾人稱善,即刻行動。周崇憑藉深厚史學功底,反覆研讀上下文,推測出幾個重要字詞;陸文四處打聽,尋來幾本同時代文人筆記,從中覓得零星線索;林婉兮則深入街巷,與老人們攀談,終於從一位老者口中得知一個關鍵地名的確切稱呼。
綜合各方線索,眾人逐漸攻克難關,將古籍中的珍貴史料完整融入書稿。此時,《墨韻千秋》的魏晉章節愈發豐滿厚重,既有玄學思想的深邃探討,又有文人生活的風流雅緻;既有政治動盪的波譎雲詭,又有文化傳承的堅韌不拔。每一頁都承載著眾人的心血,每一字、每一畫都凝聚著他們對華夏文化的深情厚誼與堅守擔當。
夜已深,眾人仍圍坐於燭火旁,審閱新修訂的書稿。雖疲憊不堪,眼中卻滿是欣慰與自豪。蘇御舉杯,豪情滿懷地說道:“諸位,今日成果,全賴周兄的勇敢探尋與大家齊心協力。這一路雖荊棘叢生,但我們從未退縮。相信《墨韻千秋》必將成為亂世中的文化曙光,為華夏子孫點亮求知、奮進之路!”眾人舉杯響應,在這溫暖的氛圍中,對未來充滿信心,繼續向著書稿最終完成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