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終審落幕。蘇御雙手捧起書稿,雙手微微顫抖,似捧著稀世奇珍,環顧眾人,眼中淚光閃爍:“諸位,初代《墨韻千秋》定稿了!我們的心血、我們的堅守,化作這墨香四溢的佳作。雖前路未知,戰亂或阻傳播,但它是華夏文化的火種,必能在黑暗中發光,照亮後人前行的路。”

眾人起身,圍聚書稿,有人喜極而泣,淚水肆意流淌,那是壓抑許久的情感宣洩;有人默默流淚,眼中淚光盈盈,那是對過往艱辛的感慨。他們手疊手,輕輕觸碰到書稿,似在感受生命的律動,又似在與這凝聚心血的作品進行心靈的對話。回首往昔,從最初的抄書換資,在那昏暗的燈光下,一筆一劃書寫著希望;到躲避金兵的慌亂日子裡,仍不忘守護書稿,將它藏於隱秘之處;再到為補活字,四處尋覓材料,想盡辦法克服重重困難。艱辛化作力量,此刻,初代《墨韻千秋》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座信念的豐碑,矗立在這亂世之中,等待著傳承後世,啟智潤心。

書稿雖已定稿,但眾人深知,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蘇御稍作平復,便又開口說道:“書稿已成,可如何讓它走出這小院,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是我們接下來亟待解決的難題。如今戰亂紛飛,道路受阻,印刷資源匱乏,傳播之路,荊棘叢生。”眾人聞言,紛紛陷入沉思。

唐寅率先打破沉默:“我們不妨先從周邊地區入手,聯絡一些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舉辦小型的讀書分享會。讓他們親身感受書稿的魅力,再透過他們的口口相傳,慢慢擴大影響力。雖然速度可能緩慢,但在這艱難時局下,也不失為一個穩妥之策。”眾人點頭表示贊同,覺得此舉可行,當下便開始籌劃起來。

陸文接著建議:“我們還可以將書稿中的精彩片段整理出來,抄寫在紙張上,張貼在城鎮的公告欄、書院等地方,吸引人們的關注。就像在黑暗中點亮一盞盞小燈,指引人們走向知識的殿堂。而且,抄寫的過程也是對書稿的一次重溫,說不定還能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及時加以修正。”

林婉兮也輕聲說道:“我們可以組織一些當地的孩童,教他們朗讀書稿中的詩詞和故事。孩子們的聲音純真無邪,容易打動人心,而且他們可以將這些知識帶回家中,讓更多的家人瞭解到我們的書稿。同時,這也能為培養下一代對華夏文化的熱愛播下種子。”

陳學究沉思片刻後,補充道:“與書商合作之事,也不能放棄。儘管當前局勢艱難,書商們多有顧慮,但我們要讓他們看到書稿的價值。我這邊有一些舊識,是從事印刷出版行業的,我可以試著與他們聯絡,詳細介紹我們的作品,看看是否能尋得一線生機。”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為書稿的傳播出謀劃策,心中充滿希望。他們深知,這一路走來,雖困難重重,但只要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在這個亂世之中,《墨韻千秋》承載著他們對華夏文化傳承的期望,是他們心中的一抹曙光。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眾人按照計劃分頭行動。唐寅憑藉著他在書畫界的人脈,四處奔走,邀請文人雅士參加讀書分享會。他精心挑選分享會的場地,力求營造出一個優雅、舒適的氛圍,讓參與者能夠全身心地沉浸在書稿的世界裡。每一場分享會,他都親自講解,從書畫賞析到歷史故事,再到學術見解,深入淺出,讓聽眾們如痴如醉。

陸文則帶領著一些年輕人,日夜抄寫書稿片段。他們的字跡工整漂亮,抄寫的紙張也選用了最好的,力求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他們穿梭在城鎮的大街小巷,小心翼翼地張貼著抄寫紙,彷彿在張貼珍貴的藝術品。每張貼一處,他們都會駐足觀察一會兒,希望看到路人被吸引的目光,心中便充滿成就感。

林婉兮組織起孩童們,在小院裡教他們朗讀。孩子們清脆的聲音此起彼伏,仿若一群歡快的小鳥,為這沉悶的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