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微光,艱難地透過窗欞上糊著的舊紙,絲絲縷縷地灑落在屋內陳舊的書案上。陸文早已起身,他身著一襲洗得有些發白的長衫,身姿挺拔地佇立在案前,神色間透著一股不容懈怠的專注。在他眼中,此刻這滿案鋪開的《墨韻千秋》書稿,宛如亟待雕琢的稀世璞玉,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承載著華夏千古文明的厚重,必須字斟句酌,用他手中的筆,蘸著心血與汗水,方能讓其褪去粗糲,煥發出熠熠生輝的璀璨光芒,不負眾人一路走來的艱辛,擔當起傳承華夏文化的神聖重任。

陸文先是淨手,那清冽的水流淌過手指,似是要洗去塵世的浮躁,而後,他莊重地焚香,嫋嫋青煙升騰而起,在屋內縈繞,仿若為這創作之地蒙上一層神聖的薄紗。一切準備就緒,他才緩緩落座,輕輕拿起一支狼毫筆,將筆尖小心翼翼地探入墨碟,墨汁瞬間浸潤毫毛,飽滿而富有張力。他懸腕提筆,筆尖輕觸紙面,卻又遲遲未落,目光凝視著書稿開篇,心中暗自思忖:開篇如書之門戶,必當引人入勝,先聲奪人,為全書定下雄渾壯闊的基調。

回想初稿之中,開篇描述華夏遠古神話,雖將諸多耳熟能詳的傳說一一羅列,卻猶如一盤散沙,平鋪直敘,毫無神韻可言,恰似一幅未著色彩的簡筆畫,難以展現那遠古時代神秘雄渾的魅力。陸文微微皺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古籍中對鴻蒙初開的隻言片語,以及民間口口相傳的古老故事。良久,他目光陡然一亮,手中筆鋒順勢落下,墨汁在紙上暈染開來:“鴻蒙初闢,清濁始分,天地仿若混沌巨卵,盤古以神力開天,身化山川河嶽,其精血孕育生靈,自此,華夏大地,肇始文明之光……”他筆走龍蛇,字跡剛勁有力,隨著筆鋒的遊走,一個個鮮活的字元躍然紙上,開篇幾句,便營造出一種雄渾壯闊、神秘悠遠的磅礴氛圍,仿若一道時空之門訇然洞開,瞬間將讀者拉回到那混沌初開的遠古洪荒時代,激發起人們內心深處對後續傳奇故事的強烈探尋慾望。

當修至先秦諸子章節時,陸文更是全神貫注,反覆推敲每一個細節。論及孔子,初稿僅僅簡單提及“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創始人,周遊列國,宣揚仁禮”,這般簡略的描述,如同勾勒出一個模糊的輪廓,怎能展現出聖人那高山仰止的風采,以及儒家思想深邃而廣袤的精髓?陸文擱下手中筆,起身在屋內踱步,眉頭緊鎖,腦海中如走馬燈般閃過孔子一生的種種事蹟、言論。片刻後,他疾步走向書架,從中抽出《論語》《史記·孔子世家》等大量典籍,逐字逐句地研讀、比對,力求找到最能精準體現孔子精神的語句。

許久之後,他重新落座,再次提筆,蘸墨,一氣呵成地寫道:“孔子,生於禮崩樂壞之亂世,心懷濟世之志,率弟子周遊列國,席不暇暖。其言傳身教,以‘仁’為核心,倡導‘克己復禮’,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於杏壇講學,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其思想如明燈,照亮華夏道德倫理之徵途……”此刻,陸文筆下的孔子,不再是一個單薄的名字,而是一位鮮活的、為理想奔走呼號的智者。他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動作,都彷彿透過書頁,真切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儒家思想那厚重的內涵以及對後世深遠的影響,也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讓人為之動容,心生敬仰。

不僅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精益求精,陸文對語句修辭也如同一位嚴苛的工匠,進行著精雕細琢。書中提及一場古代戰爭場面,原句“雙方交戰,喊殺聲起,死傷無數”,這般描寫,讀來平淡無奇,仿若一碗白開水,索然無味,根本無法讓讀者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激烈。陸文讀到此處,不禁搖頭,他閉上眼睛,極力想象著戰場上的硝煙瀰漫、血肉橫飛,試圖從那慘烈的場景中捕捉到最震撼人心的畫面。

突然,他睜開眼睛,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手中筆如疾風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