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蘇陸抄書日夜不輟 微薄收入維繫希望(第2/3頁)
章節報錯
兵肆虐,燒殺搶掠,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我們埋頭抄書,到底有何用?能改變什麼?這般辛苦,究竟意義何在?”蘇御亦停筆,目光堅定似鐵,仿若穿透眼前的困境,望向遙遠的未來:“陸兄,你且想想,文化猶如一盞暗夜明燈,越是黑暗,越要傳承。我們雖渺小如螻蟻,力量微薄,可《墨韻千秋》若能完成問世,便能為後世留存知識火種,護華夏文明不絕,縱千難萬險,也當堅守。這書裡承載的,不僅是歷史,更是民族的脊樑,只要它能流傳下去,華夏大地就總有復興的希望。”陸文聞言,眼中重燃希望之光,鄭重點頭,心中重新湧起無盡的力量,繼續埋頭抄書。
可厄運仿若鬼魅,總是如影隨形。書肆老闆經營不善,資金週轉艱難,無奈削減抄書人手,工錢也大打折扣。蘇御與陸文頓感壓力如山,失業危機迫在眉睫。禍不單行,又聽聞金兵在周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保珍貴資料,二人決定速將收集的素材、初稿轉移至城外隱秘山洞。
山路崎嶇難行,荊棘叢生,仿若惡獸張開的獠牙,隨時準備吞噬一切。二人揹著沉重的書箱,每一步都邁得極為艱難,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山林間前行。蘇御腳下一滑,膝蓋重重地磕在尖銳石頭上,鮮血噴湧而出,瞬間染紅了衣衫。陸文大驚失色,匆忙攙扶:“蘇兄,你受傷了,我來背!”蘇御牙關緊咬,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卻堅決拒絕:“不可,書稿為重,我能撐住!” 歷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抵達山洞,二人小心翼翼地妥善安置好書稿,此時已是精疲力竭,癱倒在地,大口喘著粗氣。
回城途中,飢腸轆轆,雙腿發軟,卻見一衣衫襤褸老者暈倒路旁。蘇御毫不猶豫上前施救,將自己僅有的乾糧餵給老者。老者甦醒,感恩戴德,聽聞二人困境,指了條路:“城西有富戶愛藏書,正尋抄書人,你們速去。”
二人如獲至寶,仿若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抓住這救命稻草,直奔城西。富戶見他們雖衣衫破舊卻氣質不凡,又考校了一番學識,甚是滿意,當場僱傭。工錢雖不算豐厚,卻解燃眉之急。
此後,蘇御與陸文白日在富戶家抄書,夜晚回城郊小屋,借微弱燭光鑽研《墨韻千秋》。日子依舊清苦,可心中希望卻熾熱似火。他們盼著著作問世,於亂世闢知識淨土,為華夏兒女驅愚昧、引前路,讓文明傳承之火永不熄滅。
然而,抄書之路並非就此順遂。富戶家中藏書雖多,但要求嚴苛,不僅對抄書的字型、格式有精細規定,還限定了極短的工期。蘇御與陸文每日天不亮就得起身,直至深夜才能休息,稍有差錯,便會遭來管家的呵斥。
有一回,陸文因連續熬夜,精神恍惚,抄書時不小心將一個字寫錯,管家發現後,頓時大發雷霆:“你們這些書生,拿了工錢還不辦事,如此粗心大意,若是誤了我家老爺的大事,你們擔得起嗎?”陸文滿心愧疚,連連道歉,蘇御也在一旁求情:“管家息怒,實在是近日勞累過度,我們定會加倍小心。”管家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為了不丟這份來之不易的差事,二人更加謹小慎微。蘇御特意制定了詳細的抄書計劃,合理分配時間,還時常幫著陸文核對。每晚回到小屋,他們不顧疲憊,繼續研究《墨韻千秋》,探討書稿中的歷史脈絡、文化傳承,希望能將白天抄書所學融入其中。
一日深夜,二人正秉燭夜談,屋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聲。蘇御警惕地起身,透過窗戶縫隙望去,只見幾個黑影在屋外晃動。他心中一驚,低聲對陸文說:“怕是有歹人,書稿危險!”二人迅速將書稿藏好,拿起棍棒,準備自衛。
黑影漸近,原來是一夥流竄的盜匪,聽聞城郊有書生居住,想來撈點油水。盜匪破門而入,見屋內只有兩個瘦弱書生,頓時囂張起來:“把錢財都交出來,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蘇御鎮定自若,高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