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唐寅和陸文之間的矛盾如同一堵高牆,橫亙在書稿創作的道路上,眾人皆憂心忡忡,蘇御更是心急如焚。山坳中的每一絲微風,都似帶著愁緒,輕輕撩動著他的心絃;每一片飄落的樹葉,彷彿都在低語,訴說著這場紛爭給書稿帶來的陰霾。他深知,若任由這裂痕繼續擴大,他們辛苦守護的《墨韻千秋》將永無面世之日,那在亂世中傳承華夏文化的希望也將化為泡影。這希望之光,是眾人於廢墟中尋稿、深山裡堅守、困境下自制紙筆,一點一點艱難匯聚而成的,絕不能就此熄滅。

蘇御尋了個陽光正好的午後,見唐寅獨自在溪邊踱步,神情落寞,宛如一隻受傷後獨自舔舐傷口的孤獸。溪邊潺潺的流水聲似在訴說著無盡的愁緒,與唐寅周身散發的孤寂氣息相融。蘇御輕咳一聲,打破了這份寂靜:“唐寅,我知你近日心中煩悶,可如此下去,書稿怕是要耽擱了。咱們一路走來,歷經千辛萬苦,為的不就是讓這部凝聚著眾人心血的書稿得以傳承嗎?”他的聲音平和卻飽含深意,目光關切地看著唐寅,眼中的擔憂猶如一泓清泉,潺潺流淌而出。

唐寅微微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蘇兄,我並非故意要與陸文置氣,只是他全然否定我對那幅畫的理解,實難嚥下這口氣。我一心想借畫作傳遞激昂奮進之力,在這亂世中鼓舞人心,難道有錯嗎?”說罷,他眉頭緊鎖,望向遠處的山巒,似在那層巒疊嶂中尋找答案。那山巒連綿起伏,恰似他此刻起伏不定的心境,迷茫與執著在眸中交織。

蘇御微微搖頭,輕聲說道:“你沒錯,你的出發點是好的,想以精神力量激勵後人。可陸文也有他的考量,他見多了蒼生苦難,希望透過書稿喚起人們對現實的關注,這份心思同樣難能可貴。你們二人其實是殊途同歸,只是所站角度不同罷了。”他邊說邊在溪邊蹲下,撿起一塊石子,輕輕拋入水中,濺起一圈圈漣漪,“就如同這溪水,從不同山峰匯聚而來,雖路徑各異,但最終都流向同一個山谷。咱們的書稿也應如此,包容多元的觀點,才能展現出最完整的風貌。一幅畫既能承載畫家對亂世的悲憤,也能寄託其衝破困境的豪情壯志;一段文字既能描述百姓的悽慘境遇,又能展現他們不屈的抗爭精神。這兩者並非水火不容,而是相得益彰。”

唐寅聽著蘇御的話,若有所思,沉默良久後,輕輕點了點頭:“蘇兄,經你這一說,我似有些明白了。我是該換位思考,多站在陸文的角度想想。”蘇御見他有所觸動,心中稍感欣慰,拍了拍他的肩膀:“這就對了,你二人都是有才學之人,若能攜手,定能讓書稿大放異彩。你想想,若論書畫賞析,你唐寅的造詣在咱們之中堪稱翹楚,見解獨到深刻,常能引人入勝;而論及對歷史、對蒼生的洞察,陸文的學識淵博,觀點鞭辟入裡,能讓人對現實有更深刻的認識。你們各自的優勢合二為一,那書稿該是何等精彩!”

隨後,蘇御又來到陸文的住處。陸文正在屋內埋頭於古籍之中,眉頭緊鎖,周圍的氣氛壓抑而沉悶,彷彿連空氣都凝固了一般。蘇御推門而入,輕聲說道:“陸文,我知道你為書稿勞心費神,與唐寅的爭執也讓你心中不快。但咱們不能因一時之氣,誤了大事。”

陸文抬起頭,看到是蘇御,苦笑一聲:“蘇兄,我何嘗不知,只是唐寅他太偏激,一味強調激昂,不顧現實苦難,我實在無法認同。”蘇御在他對面坐下,緩緩說道:“唐寅確有他的固執之處,但你想想,若書稿全是悲憫之調,讀者沉浸其中,恐會喪失鬥志。他想注入激昂奮進之力,也是希望給人以希望,讓後人在困境中有前行的動力。你飽讀詩書,當知古往今來,諸多傳世佳作皆是剛柔並濟。就如辛棄疾,既有‘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豪邁,又有‘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悲憤;杜甫亦是如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