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柔和的光線透過廢棄書院的窗欞,灑在眾人滿是倦容卻又堅毅的面龐上。歷經無數日夜的奮戰,《墨韻千秋》的亂世篇章初稿終於完成,然而,眾人心中並無太多鬆懈之感,他們深知,這只是邁向最終完稿的重要一步,接下來的精修工作,猶如雕琢璞玉,需字斟句酌,容不得半點馬虎。

蘇御將眾人召集至堂屋,神色凝重地說道:“諸位,如今初稿已成,恰似大廈有了框架,但離竣工尚遠。這精修之程,關乎書稿質量,更關乎文化傳承之重任,我們務必全力以赴。”說罷,他拿起一本厚厚的書稿,輕輕翻開,紙張沙沙作響,似在訴說著創作的艱辛。

陸文率先發言:“蘇兄所言極是,我在通讀初稿時,深感部分文字雖表意清晰,但文采上仍可雕琢。比如描寫戰場的段落,若能多引用些古人經典戰詩詞,如岑參的‘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既能增添文學韻味,又可強化戰鬥氛圍,使讀者仿若身臨其境。”眾人紛紛點頭,認可其言。唐寅亦接話道:“文字潤色的同時,配圖也需調整。我觀初稿配圖,有些畫面細節與文字描述略有出入,需重新繪製,確保圖文精準呼應。就如描繪古城攻防戰的章節,文字提及城牆上的弩箭機關,配圖卻未清晰呈現,這易讓讀者困惑。”

陳學究輕撫鬍鬚,微微皺眉:“還有一事,書稿中引用諸多古籍資料,出處標註尚欠規範。我們治學需嚴謹,務必詳細註明版本、作者、頁碼等資訊,方便後人查證溯源,這才是對學術的尊重,對文化傳承的擔當。”周崇在旁翻看著手中資料,補充道:“陳老提醒得對,我在整理資料時發現,有些同一事件的不同古籍記載存在細微差異,我們需再次甄別,選取最可靠的版本融入書稿,以免誤導讀者。”

林婉兮輕聲道:“大家所言極是,我覺得在語言風格上,也可兼顧不同受眾。既有典雅古樸供文人雅士品味,也當有通俗曉暢讓普通百姓讀懂,使《墨韻千秋》真正做到雅俗共賞,廣泛傳播文化火種。”蘇御眼中一亮,讚道:“林姑娘心思細膩,此提議甚妙。如此,既能滿足學者研究之需,又能讓文化走進尋常百姓家。”

商議既定,眾人各司其職,再次投入緊張的精修工作。陸文整日埋首於書稿之中,逐字逐句推敲,為求一字精準,常絞盡腦汁。每遇可引用詩詞之處,他便翻閱大量詩集,反覆比較篩選,力求契合情境且新穎獨到。如在描述文人雅集時,他選用“曲水流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將古代文人的風流雅緻展現得淋漓盡致。

唐寅則背起畫具,穿梭于山林市井,重尋靈感,完善配圖。他仔細觀察古城牆的磚石紋理、兵器的樣式細節,力求畫面逼真。為畫好一幅雪中行軍圖,他在冰天雪地中佇立數小時,直至手腳麻木,只為捕捉雪花紛飛、士兵堅毅前行的神韻。畫成之後,畫面中士兵的蓑衣積雪、撥出的白氣都清晰可見,與文字中“朔風凜冽,大雪漫天,將士們頂風冒雪,奮勇向前”完美呼應。

陳學究與周崇再次鑽進古籍堆,核對每一處資料引用。他們查閱不同版本古籍,比對文字差異,考究作者背景與成書年代,判斷資料可信度。遇到疑難之處,兩人或激烈爭論,或查閱更多資料佐證,直至得出滿意結論。如對一場歷史戰役的參戰兵力,不同古籍記載相差甚遠,他們透過研究當時的兵制、後勤供應以及周邊局勢,最終確定了較為合理的資料,並詳細標註資料來源。

林婉兮則充當橋樑,在眾人之間溝通協調,傳遞資料與建議。她還負責書稿的初步校對,檢查錯別字、語病,確保文字通順。同時,她依據受眾分類,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出文欄位落,以便後續進一步最佳化語言風格。如將專業性較強的學術闡述用藍色筆標註,通俗易懂的故事傳說用黑色筆標註,方便陸文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