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佛像之前居中的地方盤膝坐了下來,卻屏退了左右。他因為從金城公主學過漢學,對於佛的虔誠較之其他貴族更加虔誠,往日也常有如此靜坐,從者都不以為奇。等到人全部退去,神殿大門徐徐關閉,他就開始轉動著佛珠,用吐蕃語念起了經文。掩身其中的張興仔細端詳,就只見這位那囊氏公子的神情中既有不一般的虔誠,卻也有幾分惶恐,稍一思量,他便捏著手中一顆佛珠,運足勁力屈指對著此人手中的佛珠彈了出去。
尚青閉目唸誦,根本沒想到這一遭,等到感到手中佛珠有異時,他不覺發出睜開了眼睛,繼而就發現剛剛轉動的那一串佛珠寸寸斷裂,一顆顆佛珠散落一地。面對這少見的一幕,他登時面色蒼白,使勁吞了一口唾沫後方才訥訥說道:“難道佛祖也不贊成興兵之舉?可那是贊普決定的事……”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隨即就閉口不再多言,親自彎腰拾起了那一顆顆佛珠,鄭重其事地收進了隨身皮囊。等到了門前,他喚來左右從者,竟是頭也不回地出去了。他這一次呆的時間,遠遠比平常來得少,可他身份尊崇,旁人哪敢置喙,眼睜睜看著他上馬揚長而去。
儘管只是瞬間動其心神,聽到了一丁點口風,可張興何等樣人,悄然回到驛館換了行頭,他就讓人去遞拜帖給尚青。等到從者一去,他再找其他人時方才驟然發現,封常清竟然不在驛館。
這一路進吐蕃,李靜忠是個宦官,據說還是武惠妃的身邊人,他按照杜士儀吩咐的,對其客客氣氣,出手也大方,可要說共同話題,那就一丁點都沒有了。反而封常清雖沒讀過那麼多經史,可長居安西之地,對於各種風土人情熟悉得很,兩人一來二去彼此投機,封常清在張興的要求下,已經習慣了直呼其表字。
想想封常清精通各族語言,即便不告而出外理應不會惹禍,張興就暫時拋開了此事。然而,一個時辰後,尚青那邊就來了迴音,道是人感染了些許風寒,不便見客,改日再來拜上大唐使節。這下子,他頓時有些弄不清自己今日在佛堂的舉動是真的嚇著人,抑或是太過火了。可這會兒沒有後悔藥吃,他只得在房間裡來來回回踱著步子,回憶自己之前面見吐蕃贊普尺帶珠丹時的一幕一幕。
吐蕃君臣關係這些年一直反反覆覆,尤其是如今在位的尺帶珠丹更是將一論制改成三論制,而在前任吐蕃贊普在位時,論欽陵一族幾乎被連根拔起,數年前又有名將如悉諾邏被殺,足可見吐蕃贊普對於麾下大將,素來就是防範心極重的。
“奇駿兄,奇駿兄!”
就在張興想著杜士儀的託付,漸漸有些心浮氣躁的時候,一個人影突然衝了進來。見是封常清,他立刻問道:“常清,你這是去哪了?”
“自然是去那些邏些胡商處打探打探。吐蕃貴族中,多有愛綾羅綢緞以及金銀飾品的,所以有不少胡商都能登堂入室,和一些貴族說得上話。這些天我扮成一家貴族的管事前去接洽,一來二去後,慷慨大方地買了他價值一百貫的東西,說是日後還會再來,自然就有人肯吐露一些訊息。吐蕃西北的勃律當年被吐蕃擊破後,又分為大勃律和小勃律,大勃律如今已經成了小勃律的屬國,而小勃律地處安西四鎮的西門,乃是吐蕃兵發西域的入口,故而雖然大唐早在開元十年就冊封了小勃律王,可吐蕃一直對此地虎視眈眈。從年初開始就有徹底吞併小勃律之議,現在這件事算是定下了。”
一口氣說到這兒,封常清端起茶杯毫不客氣咕嘟咕嘟灌了一氣水,這才繼續說道:“如今河隴精兵屯駐,吐蕃暫時不敢與之交鋒,就把主意打在了小勃律上,打算出兵攻佔,如此大小勃律悉入其手,異日也好當作是染指安西四鎮的橋頭堡。只是在帶兵的人選上,諸論尚之間爭議不下,所以至今尚未決定。”
結合尚青之前流露出的口風,王昌齡高適和封常清一行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