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周子安一清醒就發現自己坐在一張舒適的單人沙發上,對面的大沙發上坐著三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嘴裡不停的道謝。

他不瞭解這是什麼情況,也不敢貿然開口,幸好對面的人似乎也不需要他說什麼,話語一直不停。

他來之前原身應該就沒有在說話,臉上掛著笑意。他迅速調整了一下狀態,保持著得體的笑容。

坐在中間的男人態度很是阿諛,諂笑著說道:“周先生本事確實是大,這點小事手到擒來就解決了。”

坐在左邊的微胖男人顯然很得意,“那當然,要不是周先生這一身本領,我也不會帶老白你來見周先生啊。”

右邊的男子也跟著點頭附和。

周子安不知道是什麼事,但似乎這幾人是有求於原身,那自己矜持倨傲一點也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所以他也不答話,只是繼續含笑看著對面。

果然對面幾人沒有感到絲毫的不滿,中間叫老白的男人從邊上的公文包中拿出一個檔案袋,檔案袋裝的鼓鼓囊囊。

老白將檔案袋放在桌上,推到周子安那一邊,“我絕對信得過周先生,這是您的酬勞,還請您笑納,之後還得周先生繼續關心。”

周子安知道這裡面裝的應該是現金。既然已經說了感謝地話,又給了錢,這談話應該是接近尾聲了。

於是他笑著點點頭,站起身來。

果然他一站起來,對面幾人也立刻站起來,左邊的微胖男子說道:“我們幾人就先回去了,周先生不用送了,不用送了。”

周子安沒有接話,依舊帶著笑容伸手一引,幾人一邊客氣的道別,一邊離開了房間。

這幾人應該不是第一次來這裡,對走向很是熟悉,從房間出去徑直穿過門廊,走向大門。在大門口又客氣的打了招呼,才上了停在門口的轎車離去。

周子安環顧了一圈這建在半山腰上的氣派的別墅,回到屋中坐下,閉上眼回顧原主的生活軌跡。

原身周子安,從記事起就和師傅生活在北方一個小城鎮的道觀裡。

那個小鎮人口不多,道觀也不大,裡面只有一個道士。他是被老道士收養的。

據老道士告訴他,他應該是走丟的孩子。

老道士在大夏天道觀旁的樹林中發現了被曬昏過去嚴重缺水的他,具體多大不知道,只是看著兩歲左右。

老道士心善,將他救起,送上醫院醫治,還在病好後帶著他在鎮上和周邊的村子打聽,誰家丟了孩子。

可誰也不認識他,老道士不忍心將孩子送進福利院,說自己發現他就是緣分,於是便收養了他。

那個年代管理沒現在這麼嚴格,收養孩子也不需要經過現在這樣嚴格的手續,在老道士表明態度後也沒人反對,就這麼順理成章的將他留在道觀。

老道士姓周,就給他取名周子安。

老道士也不富裕,但還是有些信眾,平時生活的也還不錯,在到了上學的年紀,將他送去了學校。

平時他白天和鎮上的其他孩子一樣上學,晚上幫著道觀做些雜事,放假時就作為小道童和老道士一起念念道經解解籤。

老道士對他不錯,可是收養他的時候年齡已經不小。

在周子安上高中的時候,老道士壽命到了離開人世。

周子安靠著老道士和自己這些年的積蓄,唸完了高中。

因為是小地方的道觀,來的都是附近的居民,老道士留下的積蓄並不多,加上他高考的分數並不很好,便沒有繼續上大學。

老道士雖然收養了他,但嚴格來說,周子安並不是正規的道士,因為他沒有道士證。

其實老道士也沒有證,只從小就在道觀接受傳承,小鎮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