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村子的經濟逐步騰飛,方大海越發意識到,在發展的浪潮中,不能讓鄉村的文化底蘊被沖淡,反而要藉助新興的科技力量,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方大海吃過早飯,徑直走向村裡的文化活動室。

今天,他要和村裡的文化骨幹們商議如何將科技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剛走進活動室,就看到大家已經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

“方記者,你可算來了。”

一位年輕的文化骨幹迎了上來,“我們正愁沒個好主意呢,你快給大夥講講。”

方大海笑著坐下,清了清嗓子說道:“鄉親們,咱們村的傳統文化,像剪紙、舞龍舞獅、民間故事,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可現在時代變了,咱得想法子讓這些寶貝在新時代發光發熱。我琢磨著,能不能把科技手段用起來。”

一位老藝人皺著眉頭,疑惑地問:“方記者,這科技咋和咱這老手藝扯到一塊兒啊?咱這些剪紙、捏泥人,可都是實打實的手工活,和那高科技能有啥關係?”

方大海耐心解釋道:“李大爺,您看啊,現在電視、收音機多普及,咱們可以把咱的剪紙過程、泥人制作方法拍成影片,在電視上放,或者透過廣播講給大家聽。這樣,不光咱村裡的人能學,外面的人也能瞭解咱們的手藝。”

大家聽了,紛紛點頭。

這時,另一位文化骨幹提出:“方記者,這影片製作咱也不懂啊,誰來拍,誰來弄呢?”

方大海早有準備,說道:“我已經聯絡了縣裡的文化館,他們會派專業的老師來教咱們拍攝和剪輯影片。咱們村裡有不少年輕人腦子靈活,學起來肯定快。”

接下來的日子裡,縣裡的文化館老師來到了村子。

在文化活動室裡,老師支起了攝像機,開始給大家講解拍攝技巧。

“大家看,這鏡頭要穩,拍攝的時候儘量保持畫面的平穩。還有,光線也很重要,像剪紙這種藝術,光線好了,才能把線條的美感展現出來。”

老師一邊示範,一邊講解。

方大海和村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問題。

年輕人們更是學得認真,拿著筆不停地記錄。

“老師,那剪輯影片難不難啊?”

一個小夥子問道。

老師笑著回答:“剛開始可能覺得有點複雜,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操作,就很容易上手。剪輯的時候,可以給影片配上音樂、字幕,讓它更吸引人。”

在老師的指導下,村民們開始嘗試拍攝剪紙和泥人制作的過程。

一位剪紙老藝人坐在桌前,手中的剪刀上下飛舞,一張紅紙在他手中很快變成了栩栩如生的圖案。

旁邊,年輕的村民們舉著攝像機,從不同角度拍攝。

“李大爺,您慢點兒剪,我們這邊還沒拍好。”

一個年輕人喊道。

李大爺笑著放慢了速度:“好嘞,你們可得拍仔細咯,這剪紙的每一刀都有講究。”

經過幾天的努力,第一批記錄傳統文化的影片製作完成了。

方大海帶著這些影片來到村裡的廣播站,準備在廣播中播放。

“各位鄉親們,今天咱們廣播站要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內容。接下來,大家將聽到咱們村裡的剪紙和泥人制作過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方大海對著廣播說道。

廣播裡,傳來了老藝人講解剪紙技巧的聲音,伴隨著輕快的音樂,村民們聽得入神。

一位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放下手中的鋤頭,說道:“這廣播裡講的可不就是咱老祖宗的手藝嘛,以前只知道自己做,沒想到透過廣播聽,還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