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關係。

隋朝建立後。掌握了實權的高熲向楊堅舉薦了文武雙全的虞慶則。從此虞慶則開始平步青雲,先是幫著楊堅誅滅了宇文氏的不少手握實權的宗室親王,然後在開國時歷任京兆尹(首都大興市長),吏部尚書等要職,可見此時楊堅對其的信賴,還一手主持了大興城的改建。

開皇三年反擊突厥的大戰中,虞慶則掛帥出征,率大軍出靈州。原州道,從隴西一帶反擊突厥,他碰上了突厥沙缽略可汗的主力,打得非常艱苦,那次著名的達奚長儒兩千步卒血戰突厥的壯舉,就是在他的指揮下進行的,靠著達奚長儒的死戰,虞慶則作為主帥也立下大功,戰後官至尚書右僕射,成為帝國僅次於高熲的二號人物。

開皇六年沙缽略可汗求和的那次。虞慶則就作為隋朝的大使出使突厥,強逼沙缽略可汗對著使節杖下跪。孤身入虎穴還能逼迫可汗折腰下跪,虞慶則的膽氣與強硬從此載入史冊。

但就是在這次出使過程中,虞慶則收了沙缽略可汗的贈禮良馬千匹,還為自己的兒子娶了沙缽略可汗的女兒,事後楊堅雖然沒有追究,還晉他爵為上柱國,可是從這一刻起,內心裡已經對虞慶則起了猜忌。

平陳之戰,虞慶則沒有撈到出場的機會,緊接著尚書右僕射一職也被蘇威取代,帶著一個上柱國的虛銜回家閒居,前幾年楊堅到晉王府上做客時大宴群臣,久不得志的虞慶則更是在席間公然與朝廷親貴楊素吵架,當著楊堅的面互相揭短,最後還藉著酒勁要求楊堅把在場的御史梁毗趕走,當時楊堅雖然笑著滿足了他的願望,並在酒席上說“願朕的子孫與諸公的子孫常如今日,共守富貴”,但在那一刻起,也許虞慶則的殺身之禍就已經埋下。

此後的虞慶則一直被授予閒職,前幾年出任涼州總管後也被很快召回,在王世充的記憶裡,他雖然被楊堅猜忌,防範,但殺身之禍應該和他還不至於扯上關係,聽高熲一說虞慶則馬上要掉腦袋了,一時間人都有點發蒙。

高熲看到王世充這個樣子,知道他一時無法接受此事,微微地嘆了口氣,說道:“這次桂州李光仕謀反,皇上本來是希望虞慶則領兵平叛的,當時王世積,賀若弼等人都主動請命希望出征,可是皇上卻召見了虞慶則,面責他身為宰相,位居上柱國,國家有叛,卻不主動請命。於是虞慶則只能面露恐懼之色,謝罪的同時表態願意領軍出征。

可這次虞慶則卻毀在了他的內弟趙什柱的手上,現在已經查明,趙什柱和虞慶則的愛妾私通,常常害怕自己的姐夫知道此事,誅殺自己,因此找機會陷害虞慶則,這次虞慶則帶上了趙什柱出征,任為參軍,他卻不知道自己就死在了這個內弟的手上。”

王世充心中一動:“趙什柱難道是告發虞慶則謀反?”

高熲點了點頭,言語中盡是痛惜之意:“正是如此,虞慶則行軍至潭州時,觀察四周地形,對左右說此地四面環山,盆地內土地肥沃,糧食充足,極易形成割據,朝廷最好派一得力將領鎮守,以免成為亂黨據守作亂之地,他還特地派了趙什柱回京向皇上彙報此事。

結果這個趙什柱回京後就向皇上誣告虞慶則想要據潭州作亂謀反,皇上連夜用王世積換回虞慶則,回京後派人審查虞慶則,前天已經定了他的死罪,斬首就在明天了。至於那個趙什柱,則被拜為柱國將軍。”

王世充聽得憤憤不平:“虞將軍死得也太冤了,他如果真想謀反,還用得著派姓趙的回來提醒朝廷派人守備潭州嗎?再退一步,他手上有兵,如果真有反意,還會被王世積就這麼換回來?怎麼著也要拼一下啊。”

高熲嘆了口氣:“事已至此,多說無益,虞慶則位高權重,又對皇上有失恭順,有今天的下場雖然意外,但也是在情理之中,行滿,你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史萬歲受賄縱敵,皇上還會象以前那樣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