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武林放棄了復讀,但對於知識的渴望,並沒有減少,而是更加強烈。

母親深知兒子的不甘心,不能讓兒子當農民走自己的路。

於是回家和武林的舅舅商量,舅舅給武林推薦了一個赤腳醫生,讓武林拜師學醫。

“學醫?”武林驚訝的看著母親,這是自己曾經的夢想,就是想報考醫科大學,尤其是中醫學。

在初二時,武林曾經得過一次急性黃疸肝炎,就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軍醫,三副肝炎草單方中藥,讓武林痊癒,所以武林對中醫中藥具有深厚的感情。

舅舅介紹的那個赤腳醫生,是江蘇淮陰泛水鎮人,他的醫學是得到他父親的真傳。

他父親原來是國民黨的軍醫,外號叫“繆一刀”。

解放戰爭時被俘加入瞭解放軍,後來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早在1979年冬季,繆醫生就從江蘇淮陰,來到此地開辦了一個小診所。

主治的是各種傷風感冒,因為西醫收費低治病快,在農村很受歡迎。

武林拜師後,繆醫生給武林推薦了一些醫書,每天早晨來到診所打掃完衛生後,第一件事就是認真看書學習。

還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熟記幾種病症,以及相對應的消炎藥功效、用法、注意事項等等。

時間很快,一晃三個月就過去了,眼看就到元旦了。

繆醫生看著武林,認真學習的勁頭十足,終於忍不住告訴武林,西醫也就那麼點東西。

頭疼醫頭,腳痛醫腳,原則就一個字“殺”。不管是啥器官,發生啥炎症,就是使用各種消炎止痛藥,殺死細菌病毒。

至於使用消炎藥,可能會導致傷害其它器官,西醫是不用考慮的。

長期用藥會使身體發生抗藥性,解決的辦法:只是換一個生產廠家,換一個牌子而已,慢慢的小病變成了大病。

當器官無法康復時,就採取切除手術,這就是西醫的主要治療方案。

所以繆醫生建議:武林去泛水鎮衛生院,拜他父親為師,可以系統地學習中醫。

從“望、聞、問、切”開始,後續還可以學習筋絡、穴位,推拿、針灸、按摩等等。

武林聞言很是期待,回家和父母商量後,決定跟隨繆醫生前往泛水鎮。

當見到繆老軍醫時,武林暗暗吃驚,老軍醫一頭銀髮,濃眉大眼炯炯有神,渾身散發著一股神氣,昂首挺立不露自威。

老軍醫一開口,泛水鎮家鄉話特別重,武林一句也聽不懂,好在有繆醫生給翻譯,武林才勉強明白。

“繆爺爺,您好!我是您兒子的學徒,我非常喜歡中醫中藥,請您收我為徒,教教我吧。”

老軍醫對於武林想學習中醫非常高興,慢條斯理地說:“三年西醫,可獨立門戶;三年中醫,只是剛剛入門,中醫有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既然來了可以考慮在衛生院學習半年,然後再酌情考慮。”

武林應聲答道:“謝謝繆爺爺的厚愛。”

繆爺爺隨後從書櫃裡,拿出幾本陳舊的醫書,隨口道:“不明白的,可以隨時問我。”

“嗯,謝謝繆爺爺!”武林如獲至寶,繆老軍醫欣慰的點點頭。

武林的自學能力很強,就像久旱逢甘霖,每日孜孜不倦書不離手。

彈指一揮間,很快就要到春節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武林想起了已到中年的父母。

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在地裡耕耘,想到了貧困的家。

武林思考著:在這裡學習中醫,何時才能讓家庭脫貧致富呢?

自己不能安逸待在泛水鎮,武林又想起了吳老師的那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