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拓展知識(第2/3頁)
章節報錯
些民眾的樸素崇拜,所以比較雜糅,這個你在神像的外形上就能看出來,和內地的區別很大。”
“的確,我還是第一次見這種呢,不過釋迦摩尼和太子有什麼關係?”
“在成佛之前,他就是太子,但這個是迎合了華夏文化的叫法,實際上應該叫王子;具體的國家我記得是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國。”
“哦對對對,佛教就是起源於印度嘛。”
廟會除了熱鬧,也會有民俗表演、在特定節日才會出現的地方美食、手工藝品,總之一切儀式的最後便迴歸成了一場盛大的臨時集市,水歡走走停停玩的不亦樂乎,只是幾種小吃已經吃飽了,到中午時也一點都不餓。
不過項驁還是拉著她去吃了些正餐,因為下午還要去大昭古城,而想逛好那裡可是個力氣活。
和在常石附近跨年的古城比,南北差異在此體現的一覽無餘,不僅街道規劃、表演節目明顯不同,連房屋風格亦是如此,小姑娘拿出照片對比著說:
“你看,同樣是華風的仿古建築,可又不太一樣,一種敦厚,一種靈動。”
“我猜你想說的是翼角的區別吧?”
“什麼是翼角”?
“就是廡殿的四個角,北方的通常平順較短,南方的通常向外延長翹起。”
,!
“雖然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廡殿,但你說翹角我理解了,對,是這個意思!”
“廡殿是華夏古建築風格成熟後最常見的一種大型殿頂設計,同時也是級別最高的型制,只有皇宮和與皇家有關的地方才有資格使用,比如故宮裡的太和殿、乾清宮、午門、天壇均是如此。
而仿古就無所謂了,現代人沒了封建時期那些個寫在明面上的等級觀念,所以廡殿就變得很普遍了,很多大江南北的古城都能看到。
不過這種結構雖多但沒有統一,所以你留神看會發現有一部分是沒有正脊的,也就是中間那條主房梁,這種通常是尖頂設計,每個垂脊向上匯聚最終形成那個尖,這種叫做‘盔頂’,岳陽樓算是使用‘盔頂’的典型代表。”
水歡順著項驁手指的一路看過來,聽著講解便也明白了其中門道,遂點頭道:
“你不說破我只能覺著有區別但說不上來,你說破了才能精確的找到,這種瞭然的感覺真好。
那為什麼南北的翼角會區別這麼大呢?”
“和地理環境有關係,南方多雨,梅雨季節日照時間短,所以比北方更重視排水和採光,翼角翹起來就是便於讓雨水流走的同時不遮住陽光進入屋內。
另外一個是把水儘量引導到較遠的地方,不濺射到木質部分上引發黴變和朽爛。
北方正好相反,乾燥而光線強烈,翼角短可以遮陽,同時下面的承重結構也更加粗壯,能夠安裝厚重結實的瓦片和頂棚,在戰爭中有強大的防禦力,因為冷兵器時代的大型戰場基本全集中在北方,因此北邊的建築在很多細節上都能找到軍事需求的影子。”
小姑娘喝了一口手裡的香巴拉奶茶,道:
“你知道這些,難道也是和行為藝術一樣,來之前惡補的?”
這邊點頭道:
“對,我看書雖然雜可平日的知識儲備也沒廣到這個程度,這回純屬有針對性的加強罷了。”
“但是為什麼從你嘴裡說出來就好像是個專家一樣,頭頭是道,如果不瞭解完全不會想到這是現學現賣。”
“因為你完全不懂,所以我給你說一些最基礎的內容你也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要是碰上專門研究古建築的學者、專家,我這點墨水拿出來還不夠丟人的,只能說這是這個領域的一點常識而已。
打個比方,你給我講美術流派,哪怕講入門級的我也只有聽著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