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景硬不挑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的那達慕大會,在體工隊練摔跤,自由式、古典式我都學過,也去過幾次東齊那邊學‘華夏跤’,但唯獨瓦剌那邊的‘蒙古跤’沒接觸過,想去體驗一下,看看有什麼優點能汲取。
然後騎馬射箭也都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尤其是騎馬,只是我對騎術目前只停留在理論層面,還沒實操過。”
“那說好定了,暑假咱們就去瓦剌,草原我去過幾次但那達慕大會從來沒參加過,正好補上。
不過騎馬這個可以在去之前先行訓練訓練。”
“去哪兒訓練?我打聽過常石附近的馬場,有是有幾個,但都是軍馬場,不對外開放。”
“有的有的,雖然也不是盈利性質的,可我爸爸認識那個馬場的主人,打個招呼隨時都可以去,什麼馬種都有,歐洲的亞洲的,還有那種特別小的小矮馬;以前他還送過我家一匹呢,不過沒有時間照料,只能暫時寄養在場子裡,跟沒要也差不多。
對了,這個場主是個說相聲的,祖上在清朝的時候好像還在朝廷裡當過官。”
“那以後有機會去試試。”
“別以後呀,等從大昭玩完回去,找個週末就成。”
“好。”
“對了,聽你說摔跤的種類,好像還挺複雜的,我看奧運會比賽的時候也聽過自由摔跤、古典摔跤,再加上你又說了‘華夏跤’和‘蒙古跤’,這些不都是把人摔倒嗎?有什麼區別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技術和側重點各有不同,誕生的背景也不一樣,比如自由跤是方法最全面的,也是經過競技化發展出現最晚的,它的特點是為了得分主要靠抱腿摔,所以‘活兒’都在手上,被這種摔倒問題不大,一般就是個屁墩;但它還有地面壓制的要領,記得我勒死那個瘋子時的動作嗎?在勒住之前,用的便是這個。
古典跤則是不準抱腿,因此過胸摔、正反抱摔、過肩摔是最擅長的,‘塔林武校’六個小流氓想找你麻煩,被我擊倒的第四個就是用了這裡的技術。
‘華夏跤’比較有特色,它的摟抱動作很少,主要靠手抓,對握力要求很高,而摔人的動作幾乎全在腳上,以鉤、別、拐、絆為主。
‘蒙古跤’是最粗糙的一種,這和其最初的用途有關,當年蒙古大軍橫掃歐亞,把這個作為一種軍用格鬥技能,因為應用場景是古戰場,而敵我雙方均全副武裝,所以不講究能把人摔成什麼樣,只要能弄到地上去就行,因為倒地了便可以用利刃補刀,可以說主要作用是給兵器攻擊創造戰機的。
綜合起來,以我的經驗,古典跤的殺傷力最強,過胸摔和過肩摔只要讓對手頭著地,一旦成形基本便是必殺技。但同時對力量的要求也最高,尤其是核心力量,沒有鐵腰鋼腹是玩不轉的;早前我為了強化這個時,狂練大重量硬拉,頂著神經疲勞極限一週三次,三個月把腰圍練粗了6寸多,從那兒之後體工隊的那些哥們兒們都躲著我走,不敢我和對練了。
自由跤最適合比賽,打架的話也行,但過低的啟動位置很容易被反應快的人由上至下擊打後腦,或者提膝、起腿擊臉,所以不到地面纏鬥的階段我一般不用。
‘華夏跤’比較適合相持階段的破局,動作小、隱蔽性強,比如突然靠過去腳下一個小動作使好了對方就是一個趔趄,接著跟上一套組合拳往往便可鎖定勝局。
‘蒙古跤’我沒練過也沒和練這個的實戰過,不好說,但必須身高體壯的人才能發揮它的實力,因此你看瓦剌的那些‘搏克手’,全是五大三粗的黑大漢,小級別的人練這個練不出來。
不過,不管是什麼摔跤流派,都只適用於單挑,打群架,特別是一對多的時候就不行了,摔一個人時別人過來趁機給一下子便是要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