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裡繳獲的,一彈未發連槍帶彈一起過來了,但那時候的輕武器體系已經師承蘇聯,所以也沒裝備直接塗上防鏽油扔進了倉庫,在箱子底一放就是幾十年,結果剛來便被你給看上了,只能說你倆有緣。”

“和我想的大差不差;看細節這還是挺最初版本的mK-1型,也是質量最好的一批,當年英國皇家兵工廠製造的時候完全是以藝術品的標準去做的,從下料到下線,全程需要經過將近4000項嚴格檢驗、槍管壽命500萬發、因為精度太好反而影響了範圍壓制力被士兵吐槽要求改的差一點,都是獨屬於它的傳奇。

總之真是好槍,希望能在未來不辜負我的信賴。”

“軍械所的那些小子都沒你懂得多!別的你也儘可放心,因為你既然選了它,往後很長一段日子可就要一起訓練了。

畢竟光掌握理論知識可不行,實操能力必須達標,而我的標準,那是出了名的嚴,做好準備了嗎?”

“儘管放馬過來吧。”

“本來陳主任的說法是讓你休息一天明天再正式開始,但我已經等不及了,要馬上開始,拿上槍,跟我出來領子彈!”

隨後項驁便領了足足整整一箱1000發的7.7x56毫米子彈,再手動一發一發的往彈匣裡壓,待將30多個彈匣分三排整齊擺滿在標有“射擊線”的位置後,蔣崢嶸的“射擊私教”也開課了。

按照他的預計,這邊至少得經過3個月馬不停蹄的訓練才能初見成效,可事實上的進度遠超前者想象,原先準備在邊學邊練用10天完成的基礎知識,如拆卸、組裝、排障、保養槍械等,用了不到兩天已經沒什麼可教的了,必須向下進行。

然後在20天后,本來需要一個季度來打磨的內容就被完成了超過80%。

在24天時,能教的基本全教了,此時的項驁不論是臥姿射擊、腰際射擊,乃至難度更高的站姿和蹲姿射擊,均以超水平的成績畢業,步入到了大部分射擊高手要用幾年、十幾年才能做到的“人槍合一”境界。

為了把課時湊滿1個月,最後將近一週又增加了對其他武器的運用教學,主要集中在常見手槍、步槍和手榴彈的識別和實操上。

“小夥兒,你簡直天生是個打仗的料,你去參加任何戰爭都必定能建功立業,只可惜你生在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個我是不愁的;雖說相對和平可我也沒短了打打殺殺不是?”

“也是,但你只用幾十天便練成這樣,要是讓我帶的那些兵知道了,非得氣到吐血不可,他們沒有不是可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能吃大苦的好兵,各個為了一手絕活兒願意用整個軍旅生涯去打磨,只是跟你的情況放一起,讓我突然理解了那句‘努力在天賦面前一文不值’是多麼的殘酷。”

“這其實沒什麼奇怪的,芸芸眾生中的絕大多數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熱愛什麼,所以常在不擅長、不喜歡的事物上蹉跎了半生,而一旦找到那個對的方向,定會有一份沖天之勢。

不然怎麼叫‘男怕入錯行’呢?

還有些例子也能很生動的說明此事,像數學家高斯,用一個下午寫出了後世全球通用的高中數學知識架構,然後用一晚上便畫出了牛頓一輩子沒能畫出來的正十七邊形。

那說回到射擊上,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一座山,對我來說卻只是一張紙;換了別的事情則反之亦然,興許我費盡力氣也搞不定的事,人家能不費吹灰之力的拿下呢。”

“有道理!有道理!和你相處這一個來月,我真是獲益匪淺,聽到了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的道理,品品其中味道,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謝謝你。”

“我得謝謝你才是,不吝賜教我這麼多技巧。”

“那是公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