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立世之本。”

韓致堯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洪秀才繼續道:“不過當今社會正在演生一個問題,不知致堯兄可曾注意到?”

“詳細說說。”韓致堯見洪秀才先是同意了自己的觀點,現在又談到了社會問題,整個人理性迴歸。

“這個問題就是人口在不斷增加。

且說中原地區人口,秦時約三千萬,漢時約六千萬,晉時因連年戰亂,且存續時間短便大約四千萬,隋時則重回六千萬,到盛唐是甚至可以達到萬萬以上。

我遼國從立國伊始的兩百萬人口,經歷了近八十年的時間發展到現在的七百萬人口,整整翻了三翻還有餘。不僅人口的總量在不斷增加,人口的增長速度也在提升。”

“人口增加不是好事嗎?”韓致堯不動聲色地問。

“人口增加會帶來賦稅的增多,兵力的充足,也就代表著國力的增強,自然是好事。

但是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上來看,就是大麻煩。簡單而言,城門查過所,如果一天進出城的只有一百人,那可能五個兵士配合著就可以完成。但是若一天進城的有一千人,單純只安排五十個兵士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

“沒錯。要想在一天內完成千人出入城,需要四門洞開,每門設最少三十人 ,凡總至少百二十人。”韓致堯也是從基層做起來的,對具體的工作事務情況很熟悉。

“這些進到城裡的人還要有住宿、飲食的需求,城裡從事飲食的人員也需要相應增加。”

韓致堯歪了一下頭,盯著洪秀才沒出聲。

洪秀才明白,他是心下急於知道結論,便道:“人口的急劇增加,正在帶來商業的興起。”

韓致堯嗤笑:“這算什麼問題。南國人以種田為生,思想也多保守固定,因為對於靈活的商業帶著天然的鄙視,進而有重農抑商的說法。

可我遼國,西有草原,東有海牧,北有山林獵人。受到這些不同型別的生活方式的影響,那些以耕田為生的人思想也頗為活絡,對於商貿交易沒有歧視的。

有需要自行買賣交易就是了。”

“致堯此言差異,就是因為沒有約束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