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知止不怠(第2/2頁)
章節報錯
照顧家人;陰就是停止端方正直,停止照顧家人。
可是身為君子,不論是端方正直地行事,還是照顧家人都是時刻不能停止的啊。所以會不會這件事只有陽,沒有陰?”
“敬平你呢,怎麼看?”
“我,我不知道。”彭儉臉漲得通紅:“一方面我覺得聖人的話不會錯,另一方面我又覺得坦之的邏輯無法反駁。”
“很好,說明你們都好好的思考了。這世間法無定法,沒有個固定的對錯,我們只是一起議一議。
我跟你們的看法是一樣的,我也覺得上進心與責任心的陰在於’知止‘。
只不過,我的看法更’無賴‘一些,更細碎一些:
比如做一個正直端方的謙謙君子,它包括很多的內容,比如要講究文雅講禮要慎獨。
那我在沒人的時候放個屁,在沒人的時候挖個鼻孔會有什麼大的影響嗎,會導致人神共憤,整個建昌城都被天打雷劈嗎?
再有照顧家人。我抱含章抱累了,實在抱不動了,讓她自己走走這算不照顧她嗎?難道我要勉勵硬撐,直到失手把她摔個大屁墩才是照顧她?”
彭儉和洪疚二人紛紛笑著搖頭。衛氏繼續道:“所謂知止,不只是停止整個過程,還要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比如坦之知道自己能抱動含章,那如果含章在這裡摔倒了,你可以給她報到暖炕上去。
可是如果是阿姆在這裡摔倒了,你就要去找敬平阿兄或者客棧的夥計一起把我扶到暖炕上去。你們說對不對?”
“對,洪夫人\/阿姆說的極是。”兩人笑著異口同聲。
“雖然兩位小友如此捧場,但是關於’知止‘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說。”
彭洪二人都瞪大了眼睛仔細聽:“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這個我知道。”彭儉也被感染得有活力起來。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對,知止不怠。回去好好琢磨琢磨吧。”
彭儉聞言乖巧地起身告辭,衛氏卻說起了另外一件事。
“茂昇知你一直想拜他為師,但是他覺得你是良苗,便一直想找機會將你引薦給比他更有才能的大儒。所以才一直不肯收你為徒。”
聽聞此話,彭儉急急欲剖白。
衛氏卻沒管他,繼續說到:“今日茂昇給胡縣令留書,說可將你們一併收了,拜師宴等他回來再補,所以今天起你就是胡縣令的師兄了。這就是去牢房之前,他向你行平禮的原因。以後他再行禮,受了就好。”
“弟子知道了。”彭儉笑得合不攏嘴,一路橫跳著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