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時議(第2/2頁)
章節報錯
遼國這邊,建國已近八十年,當朝皇帝雖然體弱,但頭腦清明,目光長遠,行事果斷,掌政不過十餘年,卻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反觀宋國,建國二十二年,實現南方的統一更是才剛滿兩年。宋國的建國不過是太祖皇帝欺負了人家孤兒寡母,現任皇帝更是不僅荒淫無道,還斧聲燭影弒兄奪權戕害子侄。
所以即便宋朝有了機弩這樣的奇技淫巧,可是在道義上怕是難以站住腳。
得小用而失大體,宋國未必不是下一個後唐。”
何書生的這番話說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以至於剛才覺得‘宋國比遼國強’的那些書生,又一邊倒地覺得‘還是遼國更勝一籌’起來。
“寶林兄所言甚妙啊。技術為用,制度為體,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怎麼就沒有意識到呢。”
“這技術就像是手腳四肢,制度就像是筋脈,如果沒有筋脈的調動配合,手腳四肢就算是在壯碩,也只有任人欺侮的份。”
就在趨勢逐漸形成的時候,角落裡又一位書生開口了:
“對於寶林兄的體用之說,小弟甚為佩服。只是對於宋遼制度強弱的分析上,我有不同的看法。
宋國建國時間短,是弊卻也恰恰是利:
首先,宋國的領地以中原為主,在過去的百年間一直處在戰亂割據的狀態,百姓飽受戰火屠戮,就說我們中就有多少人是不堪忍受戰火才一路遷徙至此的。宋用二十年的時間實現一統,是眾望所歸,未來大有可期。
其次,相國趙普是一位頗有才能的人,正式他在宋國軍制上的改革,才有了這二十二年的開疆拓土,這是一個良好的實驗結果的呈現;
再次,太祖皇帝當年‘雪夜問策’的時候,趙普定下的就是先南後北的方針。也就是說,從南唐降宋到現在的這七年是休養生息的七年,也是厲兵秣馬的七年。
剛才馬兄提到蜀地匪患,難道你們不覺得奇怪嗎?蜀地可是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稱號,百姓怎麼窮困到生計無著?這七年裡產出來的稻米錢糧都去了哪裡呢?”
“你是說……?”一位書生聽懂了他的言外之意,驚詫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