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在1972年,日本有一個遺傳學的專家,名叫大野.乾,他率先提出了這一概念,理論依據是目前構成人體的30億對鹼基對中只有不到3%在發揮作用,剩餘97%多,全是永久休眠的部分。

它們被稱為非編碼基因,既不參與身體發育和建設的基因。

而隨著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休眠的部分在幾百幾千萬年前,曾經是有過活性的,並且能夠提供在現在看來很不可思議的能力。

像人體曾經是可以自我分泌維生素c,是不需要食物補充的。

還有調控分泌抑制疼痛訊號的化學物質,在這種基因仍在工作時,人對疼痛的忍耐性比現在高很多很多,同時這種物質可以疏解情緒,緩解焦慮、恐懼等情緒,讓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強大,也更不容易疲憊。

英國現存的一個例子是一名退休教師,據說她因為某種突變導致在別人身上失活的這條基因重新啟動,然後此人能夠在毫無麻醉介入的情況下完成手術,也從來沒有負面情緒。

但據說這種例子全球目前只找到了兩例。

我瞭解的大致就這麼多,不過你提到‘垃圾基因’,難道是想說注射過‘歐米伽化合物’的受體會被人為的喚醒這些休眠的鹼基對?”

“完全正確!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哎呀呀,和你這種聰明人交流就是省心,怪不得老師都喜歡腦袋靈光的學生呢;你說你要是好好學習,那絕對是個國內國外名牌大學隨便挑的學霸,怎麼非偏不走這條道兒呢?”

“實在沒興趣;另外我最痛恨在人生尚處於一張白紙的時候被寫下標準答案,所以我拒絕接受這種填鴨式的教育。”

“你這話可是夠有深意的......不過有點跑題了,咱們說回來。

目前我們已知的,‘巴勃羅’製造的這種活性激素在讓那五種基因重啟後,將會讓使用者擁有五種近乎於特異功能的本事。

影片裡這人已經展示出了其中三個,有一個是你剛才提到的,和英國女教師一樣的疼痛抑制能力,掌管此項的基因叫做FAAh-oUt,它除了你說的那些之外,還有一個額外的作用,既提供超過平均水平30%多的癒合速度。

雖然不能像電影裡演的那樣眼看著修復傷口,但比常人短了三分之一,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而因為不怕疼,所以在亂石上飛奔腳底被硌傷也毫無所謂,打壞的手臂則會在兩個月後恢復如初,但我想你更關心的應該是他是怎麼做到一拳打碎木樁的吧?”

項驁點點頭表示肯定,陳主任便接著道:

“這就涉及到四種基因中的另一種了:神經訊號疊加。你說跑步是某種刺激,這點很準確,因為赤腳被尖銳的石頭硌傷後大腦接收到痛覺訊號,這些訊號隨著奔跑不斷累計,並持續傳遞至肌肉,由此爆發出高於常態數倍甚至十幾倍的力量。

換個說法就是越疼越有勁兒。

疼的輕了提高的也小,而那人狂奔了這麼遠,已經疊加到峰值了,所以才這麼誇張。”

“但他又同時具備疼痛抑制能力,等於既可以對身體實施有限傷害達成這種目的,又不會因為劇痛而影響動作?”

“是的。”

“另外三個裡有一個應該是不怕冷,但是怎樣的原理我不知道;而剩餘兩個又是什麼?”

“別急呀,聽我慢慢說。不怕冷的是可以變溫調控,這個變溫不是冷血動物的那個,而是一種在寒冷地區能自動提升體溫吸收外界熱量,在熱帶地區自動降低體溫並排出廢熱。

在這條基因的幫助下,無論寒暑,都可以只穿一條褲衩過;只要不是南極腹地那種零下八九十度的極端嚴寒或盧特沙漠七十多度的極端酷暑,那氣溫對人的影響會降至到一個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