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的將男人拉起來,一個勁兒的問“你沒事吧”,後者則尚未從驚恐中恢復過來,沒有作答。

“走吧。”他回來道。

“那是什麼呀?怎麼能說話呢?我只記得鸚鵡可以學舌的。”

“一條狸子,在這老君山上呆的久了,扛過了幾個寒暑有了些底蘊,就跑出來‘討封’。”

“‘討封’是什麼意思?”

“傳說一些動物修煉成精後需要得到認可,而人為萬物之靈,所以得到人的承認後便能大功告成;也有說這是為了躲避天劫,因為若是討不到人的口封,那便會有雷法降下,扛過去了可以得道,扛不過去灰飛煙滅,但找人問的風險顯然比挨雷劈要小的多,由此多數自知絕無可能在天雷下存活的精怪們會選擇這條路。

於是它們就躲在僻靜的地方等有人經過時突然跳出來提問,問自己像不像人,如果回答‘像’,它原地飛昇後會報恩,可如此一來受了‘恩’的便得世代將其供養起來,如果哪一代斷了則會遭斷子絕孫的滅頂之災;而如果說‘不像’,一身道行就得廢了大半,甚至要從頭開始,然後誰說的誰自然要遭報復。”

“假設能一直供養著,不也挺好的嗎?”

“也可以這麼說也不能這麼說。”

“啊?”

“可以是因為的確有這麼幹且相安無事的,關外流行的‘仙家文化’中就有些類似這種關係的,然後人與野仙互利互惠,這樣便成了保家仙。

但不可以是因為其中很大機率會碰上那種貪得無厭的,要求愈發的高,高到無法承受最後遭難,倒黴的這類和養小鬼差不多,屬於早晚得出事的。”

“你說這是傳說,不過我怎麼覺著是真的呢”

“真真假假的摻在一起,不全是真的,亦不全是假的。”

“你說在老君山上呆的久了便有了底蘊,這是什麼意思?別的山不行嗎?”

“別的山當然也行,但山和山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比如老君山本名景室山,是道教全真派的聖地,而山精野怪的在這裡修煉,並不難理解,屬於找了處資源豐富的風水寶地。

只是它膽子也夠大的,屬於玩燈下黑了,也不怕被山上觀裡的道人們除了去。”

“好吧,可回答像也不行,不像也不行,那怎麼說才可以平安無事?”

“最簡單的辦法是裝聽不見悶頭走,要是對方緊追不捨沒完沒了,那就連續問‘你說什麼?我聽不懂’,多反問幾次它不耐煩了會自己離開的。”

“這的確是個好辦法;不過你為了幫他倆的忙,打跑了狸子,那不會來報復你吧?”

“你看我像是會在乎這事的樣子嗎?”

“也是,我覺著誰來找你晦氣最終結局都一定是被你打爆狗頭。”

“這不就得了。而且小狸子最先要報復的還是那對男女,他們才是該多加小心的。”

“那兩個傻子,純屬活該。”

:()濤起微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