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李奧好奇的問題(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善長聽聞,腦海中思緒如同翻江倒海一般。他深知,這道聖旨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權力的同時,也帶來了無盡的風險。
但當下不容他多想,趕忙高聲回應:“臣遵旨,必不辜負陛下信賴,定與諸位同僚同心同德,保障朝廷諸事平穩推進,望陛下祈福順遂,早日結束祈福。”
趙成宣讀完聖旨,上前幾步,將聖旨遞到李善長手中,微微欠身說道:“韓國公大人,陛下還著重提及,這幾日需您多多費心。您若有任何需求,或是遭遇難處,只管派人知會宮裡。”
李善長起身,雙手恭恭敬敬接過聖旨,應道:“有勞公公回宮覆命,轉告陛下,臣定當竭盡心力,若有變故,定會即刻通稟。”
趙成又寒暄客套了幾句,便帶著幾個太監告辭而去。
李善長靜靜地佇立在門口,目光緊緊地凝視著趙成等人離去的方向,眼神中透著複雜的神色,站了好一會兒,才緩緩轉身,邁著略顯沉重的步伐往書房走去。
一進書房,李善長便揮了揮手,將房內伺候的所有人都打發走了。
緩緩走到書桌前坐下,腦海中不斷思索著那個讓李善長糾結不已的問題,陛下是真心虔誠地在乾清宮祈福嗎?亦或是這一切僅僅只是一個幌子,實際上是在藉機試探他的忠誠呢?
想起皇帝再次將朝廷大權暫託於他,李善長的心裡又是另一番滋味。這無疑是對他莫大的信任,在這幾日間,他能夠真正地站在權力的核心位置,主導朝廷諸多事務,按照自己的理念去推行各項政策,這怎能不讓他感到興奮和激動呢?
同時,惶恐的情緒卻如同濃重的陰影一般,揮之不去。李善長深知朱元璋的心思深沉似海,讓人難以捉摸。就拿洪武四年他因病辭官那件事來說,又何嘗不是朱元璋對自己以及淮西集團的一種打壓呢?
那時的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讓他明白在這朝堂之上,權力的天平稍有傾斜,便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所以此刻,儘管手中握有大權,可他卻絲毫不敢放鬆警惕,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掉進了皇帝設下的陷阱之中。
待心緒稍稍平復了一些後,李善長明白,當下最要緊的就是做好應對之策。
於是,他即刻差人去召集自己那些親信幕僚。
不多時,幕僚們便陸續來到了書房,他們都是李善長多年來精心培養,極為倚重的心腹之人。
眾人齊聚一堂後,李善長先是將聖旨的內容以及自己的諸多顧慮詳細地說了一遍,而後便和大家一同坐在書桌前,神情嚴肅且專注地商討起這幾日應對朝堂諸事的策略來,畢竟在這風雲變幻的朝堂之上,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生死榮辱,必須慎之又慎。
沒過多久,趙成便手持著另外一道與李善長所接旨意差不多的聖旨,來到了中書省。
此時,胡惟庸正在中書省內全神貫注地審閱著公文,聽聞有公公前來宣旨,他先是一愣,隨即趕忙停下手中的動作,快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不敢有絲毫耽擱,邁著快步出迎,到了趙成面前,跪地叩首,恭恭敬敬地說道:“臣胡惟庸接旨。”
趙成不緊不慢地展開那道聖旨,清了清嗓子,高聲念道:“朕於乾清宮潛心祈福,祈願上蒼庇佑大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今特命你於朕祈福期間,全力協助李善長處理一應政務,李善長為主導,你需與其同心協力。朝堂諸事繁雜,望你二人秉持公心,謹慎抉擇,遇棘手難題,切不可擅作主張,待朕祈福畢,再行論處。欽此。”
胡惟庸心中暗自一凜,他與李善長之間的關係本就微妙,既有相互依存的利益紐帶,又暗藏權力角逐的隱憂。
此刻朱元璋這番安排,看似是給了他們二人委以重任,可實際上卻像是用一根無形的繩索,將他與李善長緊緊捆綁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