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回踱步,過了許久才開口說道:“善長,你所言不無道理。”

“咱也考慮到了這些因素,可一時之間,實在想不到更合適的人選。”

李善長微微欠身,眼中不易察覺地閃過一絲欣喜,恭敬道:“陛下,臣心中倒是有個人選,只是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元璋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李善長:“但說無妨,有什麼想法,你儘管直言便是。”

“陛下,臣以為胡惟庸可擔此重任。”李善長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肯定,“您也知道,胡惟庸這人一向機敏聰慧,辦事極為幹練。”

“這些年在朝中,他兢兢業業,積累了不少經驗,大大小小的繁雜事務,經他手處理得都十分妥當。”

“以他的能力和見識,去應對遼東的局面,或許能大有一番作為。”

朱元璋聽聞此言,微微眯起了眼睛,目光中透出一絲難以捉摸的意味,臉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他輕輕摩挲著座椅的扶手,片刻後說道:“善長,你也知道,胡惟庸如今在朝中事務纏身,若派他去遼東,朝堂之上一時沒有丞相輔佐,諸多事務怕是難以順暢運轉。”

李善長連忙拱手,道:“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必過於擔憂。”

“臣雖年事已高,但自覺身子骨還算硬朗,尚可再為陛下分憂幾年。”

“在胡惟庸前往遼東期間,臣願多承擔些朝堂事務,與其他大臣們齊心協力,確保朝廷諸事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朱元璋輕輕點了點頭,緩緩站起身來,揹著手,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窗前,靜靜地望著窗外的景色,像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許久都沒有說話。

許久,朱元璋轉過身來,看著李善長,緩緩說道:“善長,此事重大,容咱再仔細思忖一番。”

“那依你之見,對於武將人選可有什麼建議?”

李善長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道:“臣昨日曾往魏國公府邸拜訪,與他一同商討了遼東之事。”

“魏國公以為,鎮守遼東的武將,最好有兩位,一位精於海戰,一位擅於陸戰。”

“是以,臣舉薦平涼侯費聚和延安侯唐勝宗。”

“平涼侯費聚在征討方國珍和陳友定時,積累了頗為豐富的海戰經驗;而延安侯唐勝宗則陸戰嫻熟,二人定可保遼東無虞。”

朱元璋微微點頭,口中讚道:“嗯,天德的建議的確周詳,費聚和唐勝宗也確實各有所長。”

然心中卻暗自思忖:善長這老狐狸,莫不是想將遼東變為淮西的根基之地?

最終,朱元璋開口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善長,你且先退下吧,讓咱再細細權衡一番。”

李善長領命退下,心中明白此事關係重大,朱元璋謹慎也是情理之中。

待李善長離去後,朱元璋坐在老闆椅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片刻之後,他朝殿外喊道:“小趙,去將標兒和宋學士喚來。”

次日,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

李奧此刻正強打精神,努力不讓自己在這莊重場合睡著。

就在這時,便聽到朱元璋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諸位愛卿,對於主掌遼東事務的文臣武將,爾等可有什麼合適的舉薦之人?”

話音剛落,站在左側的吏部一位員外郎率先出列,恭敬地行了一禮,朗聲道:“陛下,臣舉薦胡相。”

“胡相足智多謀,且在朝中多年,歷經諸多政務,處理起來遊刃有餘,經驗之豐富,在朝中可謂是屈指可數。”

“以臣之見,若論管理官員、協調各方事務,胡相當是不二人選,定能將遼東的官場治理得井井有條,使政令通達,官員各司其職。”

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