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得目瞪口呆,半晌才道:“難度張鉉一直就是想讓我們替他對付渤海會?”
旁邊宋正本微微嘆口氣。“很多事情我們都是後知後覺,現在我才醒悟,恐怕張鉉當初在濟北郡放主公回河北,就已決定讓主公來替他對付渤海會了。”
三人都沉默了,最終竇建德慨然長嘆。“我們確實缺乏張鉉的大局眼光,我們今天之敗,也在情理之中。”
停一下,竇建德又冷笑道:“高烈雖得一時之逞,但他自毀長城,也同樣是目光短淺,這種人爭不了天下!”
凌敬和宋正本都有同樣的感受,高烈和張鉉相比總是覺得差了一點什麼,宋正本卻有點感覺出來了,高烈目光在河北,而張鉉的目光在天下。
想到這,宋正本起身道:“卑職願為竇公使者,為竇公去和張鉉談判!”
張鉉在剿滅高士達,收復平原和渤海兩郡後,便沒有立刻返回北海郡,他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戰俘及軍務之事他扔給了房玄齡,作為主帥和事實上的青州之主,張鉉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撫地方,穩定青州軍對渤海郡和平原郡的控制。
平原郡對於張鉉問題不大,平原郡的太守、郡丞和縣令一直沿用原來的隋官,他們早就和青州有暗中往來,收復平原郡只是把暗變為明,幾乎不費什麼力氣。
但渤海郡就不一樣,渤海郡從未進過張鉉的勢力範圍,更重要是,渤海郡被高士達徹底清洗,原太守崔煥被高士達趕走,高士達自領渤海郡太守,下面郡丞、縣令、縣丞等等都是高士達軍中將領擔任,很多縣令甚至還不識字,這樣人不會治理地方,只會魚肉百姓,短短數年便將渤海郡鬧得烏煙瘴氣。
好在高士達是靠軍屯解決糧食,在渤海郡廢除了一切稅賦勞役,所以他治理下渤海郡雖然混亂不堪,但還是有很多民眾不願離開渤海郡,算是對高士達廢除稅賦勞役的支援。
處理渤海郡並不是任命幾個官員就能解決問題,主要在於民眾對青州官員是否接受,以後會不會發生抗稅造反的一連串麻煩。
張鉉心裡很清楚,民好治理,難的是地方士紳,他們掌握了話語權和大量土地,他們接受官員,接受繳稅納賦,那麼民眾也自然跟隨,所以他只要贏得士紳的支援也就控制住了渤海郡。
而贏得士紳支援的關鍵還是在於世家,世家就是最大計程車紳,這是在隋朝時代繞不過去的坎。
雖然清河崔氏在張金稱肆虐清河郡時便舉族逃到了渤海郡,但他們只是客居渤海郡,對渤海郡影響並不大,渤海郡真正的世家卻是高氏,俗稱渤海高氏,在河北地區的影響力不亞於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
包括建立北齊的高歡,明明出身北魏六軍鎮的胡化漢人,也還要千方百計把自己和渤海高氏聯絡起來,顯示自己也出身名門。
渤海高氏真正的傑出子弟,恐怕還是大隋開國元勳高熲,協助楊堅建立大隋帝國的宰相,在高熲當政時代,渤海高氏曾顯赫一時,成群結隊的讀書人跑來渤海郡,企圖拜在高氏門下,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高熲失寵,繼而被楊廣處死,渤海高氏也徹底沉默。
儘管高氏家族已經很少在河北各大家族的聚會中露面,楊廣巡視涿郡時,他們也沒有出現,但並不代表高氏在渤海郡失去了影響力,相反,渤海高氏依舊是渤海各縣士紳的領袖,在渤海郡享有極高的威望。
張鉉在剿滅高士達後的第三天便來到郡治陽信縣拜訪渤海高氏。
渤海高氏家主叫做高叔元,是大隋丞相高熲的從弟,已年近七旬,但身體健康,頭腦也很清醒,他聽說張鉉來訪,特地下令開大門迎接,這是繼當年隋文帝楊堅拜訪高氏家族後,高氏家族第一次開大門迎客。
高叔元身材瘦小,精神很矍鑠,在他身後跟著一群高氏家族的重要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