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神情中滿是感慨,長嘆一聲:“是啊,有時候咱都不禁感慨,這上天是不是有意安排老四上位,來拯救大明的江山。”

“朱允炆那孩子,實在難當大任。”

朱標微微點頭,一臉地無奈:“沒錯,就說他的官制改革,完全就是流於形式,只是換個名頭罷了,實際上毫無用處,純粹是白白折騰。”

“他竟然妄圖恢復井田制,這想法完全不切實際,最終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朱元璋皺著眉,滿臉惱怒:“寬刑省獄本是好事,可他倒好,竟然大赦天下,連元朝餘孽、民間組織殘餘和貪官汙吏都放了,這不是養虎為患嗎?”

朱標接吐槽:“軍事上,撤掉北方衛所,簡直糊塗!北方門戶大開,拿什麼防蒙元?”

“還有那恢復薦舉制,沒了科舉的公平公正,舉薦全憑人情關係,這樣能選出什麼真正的人才?純粹是瞎搞!”

朱元璋重重嘆了口氣:“文化教育上,撤掉科舉南北榜,又關掉北方官辦學堂,北方士子心寒,南北矛盾加劇,以後北方士子誰還肯為朝廷效力?”

朱標神色凝重:“稅收政策也是亂得一塌糊塗,減了稅卻沒有控制好開支,江南地區稅收更是混亂不堪,導致財政入不敷出。”

“地方上,新政推行不力,削藩又搞得人心惶惶,治安狀況急劇惡化,流民數量不斷增多,官員腐敗現象愈發嚴重,朝廷都快要失去對地方的掌控了。”

李奧調侃道:“你倆好好說說削藩這事,這可是他在位期間的一件大事。”

李奧這話一出,朱元璋和朱標頓時都沉默了。

片刻後,朱元璋幽幽道:“如果歷史上的咱和標兒,在藍玉封侯開始,就已經有了削藩的想法呢?”

“而且歷史記載,朱允炆常年跟著咱學習,說不定或多或少察覺到了咱有削藩的心思。”

朱標眼中閃過一絲思索,緩緩說道:“按照那時的局勢,藩王勢力盤根錯節,貿然削藩,恐生大亂。”

“可能我們本想著藉助藍玉的力量,先在朝堂和軍中樹立起一股能與藩王抗衡的勢力,再徐徐圖之。”

朱標無奈地搖了搖頭,眼中滿是遺憾,“可誰能想到,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朱元璋的臉上滿是無奈,“歷史上的標兒突然離世,讓一切都亂了套。”

“朱允炆那孩子,終究是沒經歷過這些權謀爭鬥的大風大浪,做事太急於求成了。”

李奧一臉好奇,趕忙追問道:“如果按照你們原本歷史上的計劃,究竟該怎麼削藩?”

朱元璋陷入沉思,片刻後緩緩說道:“或許是在咱百年之後,由標兒出面,逐步削弱藩王的兵權。”

“將他們手中掌控的軍隊,一點一點地收歸朝廷。”

“這樣一來,藩王沒了兵權這個最有力的依仗,自然就難以興風作浪。”

朱標在一旁補充道:“同時,我可能還有在經濟上對藩王進行限制,把控他們的財源,讓他們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支撐謀反。”

李奧接著又問:“那藍玉在這整個削藩計劃中,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朱元璋眯著眼睛,敲著桌子:“藍玉手握重兵,他就是朝廷高懸的一把利刃,是極具威懾力的存在。”

“一旦有哪個藩王敢輕舉妄動,妄圖謀反,他便能迅速率領大軍出兵鎮壓,將叛亂扼殺在搖籃之中。”

他眼中閃過一絲精明,繼續說道:“而且,他收的那些義子,在軍中分佈廣泛,各個關鍵位置都有他們的身影。”

“如此一來,便能為我們提供不少關鍵情報,讓我們時刻掌握藩王和軍隊的動向。”

朱標微微皺眉,神色滿是惋惜,“只可惜啊,這一